左掖门前路,朝回不共行。
竟违金殿直,虚梦玉楼成。
乡里思陈寔,君王失长卿。
同官悲永诀,掩泣送铭旌。
左掖门前路,朝回不共行。
竟违金殿直,虚梦玉楼成。
乡里思陈寔,君王失长卿。
同官悲永诀,掩泣送铭旌。
这首挽诗表达了对已故翰林检讨廖敬先的深切哀悼与怀念。诗中以“左掖门前路”开篇,暗示了廖敬先曾在此处为官,而“朝回不共行”则点出了诗人与廖敬先在朝退后不再同行的事实,暗含着对廖敬先离世的惋惜之情。
接着,“竟违金殿直,虚梦玉楼成”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将金殿直与玉楼分别比喻为朝廷的权力与荣耀,以及理想中的美好归宿。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廖敬先未能实现其政治抱负的遗憾,同时也寄托了对其死后灵魂得以安息的美好祝愿。
“乡里思陈寔,君王失长卿”则进一步深化了对廖敬先的评价。陈寔是东汉时期的名士,以德行著称;长卿即司马相如,才华横溢。这两句将廖敬先与古代的贤人并列,赞扬了他的道德品质和才学,同时表达了对君主失去这样一位杰出官员的哀痛。
最后,“同官悲永诀,掩泣送铭旌”描绘了廖敬先去世后,他的同事和朋友悲痛欲绝的情景。他们一同送别廖敬先,以铭旌(古代丧葬时用以标记墓地的旗帜)作为哀悼的标志,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与哀悼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廖敬先生前事迹的回顾和逝世后的哀悼,既展现了对逝者个人品质的赞美,也体现了对友情、忠诚和国家损失的深切感慨。
白云封断仙岩路,重重洞门深窈。
翠竹笼烟,苍崖溅瀑,古木阴森回抱。
坛空不老。
锁一片莓台、几丛莎草。
试把桃源,较量风景是谁好。
乘鸾人去已久,只今惟有,鹤飞猿啸。
树拥香幢,泉敲玉佩,疑是群仙重到。
尘氛可笑。
久志慕丹台,梦思蓬岛,愿把英游,细参梨与枣。
瑞芳楼下,有花中君子,群然相聚。
笑把筒露浥,来庆黄堂初度。
净植无尘,清香近远,人与花名伍。
六郎那得,这般潇洒襟宇。
运了多少兵筹,依红泛绿,向俭池容与。
歌裤方腾持节去,未许制衣湘楚。
紫禁荷囊,玉堂莲炬,遍历清华处。
归寻太乙,轻舟一叶江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