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开及杜鹃啼,朵朵猩红踏作泥。
望帝春心烟雨外,蚕丛故国夕阳西。
将归有客愁三峡,再拜何人忆五溪。
血洒至今花瓣湿,莺衔不忍过香闺。
杜鹃开及杜鹃啼,朵朵猩红踏作泥。
望帝春心烟雨外,蚕丛故国夕阳西。
将归有客愁三峡,再拜何人忆五溪。
血洒至今花瓣湿,莺衔不忍过香闺。
这首《杜鹃花》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杜鹃花的描绘,展现了深沉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
首句“杜鹃开及杜鹃啼”,以杜鹃鸟的啼叫与花朵的开放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哀婉而动人的氛围。接着,“朵朵猩红踏作泥”一句,以鲜艳的红色杜鹃花与泥土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花朵的娇艳,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望帝春心烟雨外,蚕丛故国夕阳西”两句,运用了神话传说和地理名词,将杜鹃花与古代蜀地的历史文化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对故乡的怀念。望帝是古代蜀地的神话人物,蚕丛则是古蜀国的先王,这两句通过时空的转换,赋予了杜鹃花更深远的文化内涵。
“将归有客愁三峡,再拜何人忆五溪”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将个人的离愁别绪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三峡与五溪都是地理上的险阻之地,象征着旅途的艰难与对家的渴望。
最后,“血洒至今花瓣湿,莺衔不忍过香闺”以花瓣的湿润和黄莺的不忍离去,形象地表达了对杜鹃花美丽与哀愁的双重感受,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杜鹃花的独特魅力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情感,是一首富有诗意与哲理的作品。
宫中美人秋思多,夜揖明月追仙娥。
画阑桂树倚楼阙,碧落天坛飞□□。
画师不解西风梦,笔端便有华阳洞。
更将妍画写清词,轻扇君王心已动。
炎精季叶堪叹嗟,矧尔妍丽倾其家。
申生遗祸到济渎,府中丞相真奸邪。
吴宫一扫荒烟冷,旧事凄凉复谁省。
百年永鉴不可忘,留与人间看扇影。
江左长城有铁星,赤心忧国祷沧溟。
经翻海藏函犹湿,兵洗天河刃不腥。
屡出赐金分将帅,终图全璧奉朝廷。
幕中司马才无敌,执笔磨崖早勒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