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气凭凌一当百,关西儒生五陵客。
少年学书复学剑,老大蹉跎双鬓白。
门下诸生半赐麻,闺中小妇犹炊麦。
布衣东来谒天子,春日醉卧长安陌。
陌头花絮夕纷纷,琼阁如天隔紫云。
浩歌翩然却归去,眼底谁是平原君。
意气凭凌一当百,关西儒生五陵客。
少年学书复学剑,老大蹉跎双鬓白。
门下诸生半赐麻,闺中小妇犹炊麦。
布衣东来谒天子,春日醉卧长安陌。
陌头花絮夕纷纷,琼阁如天隔紫云。
浩歌翩然却归去,眼底谁是平原君。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豪放不羁的关西儒生形象,他年轻时既习书又练剑,怀揣壮志,但岁月无情,最终双鬓斑白,蹉跎了青春。他的门下学生有的已获得朝廷恩赐,而家中的妻子还在辛勤炊麦,生活清贫。尽管如此,他仍以布衣之身前往长安拜见天子,醉眠于春日的长安街头,表现出一种洒脱不羁的态度。
诗中“琼阁如天隔紫云”一句,运用夸张手法,将皇宫比作云端的琼楼,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遥远距离。最后,诗人高歌离去,眼中无人能及当年的平原君(战国时期赵国的名臣),表达了对功名未遂的感慨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寓言式的人物赞歌,展现了主人公的豪情与无奈。
震泽夫何如,岁晏意自好。
天风吹玄冥,雪浪入浩溔。
鼋鼍浮山岳,白日摇晴昊。
洞庭渺林屋,流水隔烦恼。
昔有绿毛翁,于此采玄草。
风云白石床,鬼物为持保。
闻兹长道念,携舻事幽讨。
平生竹溪逸,矧是同怀抱。
相从扪绿云,坐听启鸿宝。
终当吸沆瀣,去去游亭纛。
我昔与子投气分,爱子胸襟无俗韵。
几岁为郎坐粉闱,一麾出守还山郡。
郡城楼阁枕山巅,二水交流汇其前。
近郭千家灯火市,缘溪万顷桑麻田。
比闻凋敝渐非古,恺悌今逢贤府主。
敷政还回列县春,洗冤更有随车雨。
闽中道脉却在兹,城南尚有延平祠。
祠下溪毛清可摘,门墙仰止有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