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杰起江左,太史何琅琅。
一鸣骇万鸟,百中连双鸧。
朱弦奏上国,白纻歌明堂。
遂令十叶后,率土归吴阊。
四杰起江左,太史何琅琅。
一鸣骇万鸟,百中连双鸧。
朱弦奏上国,白纻歌明堂。
遂令十叶后,率土归吴阊。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胡应麟所作,名为《六公篇(其一)高太史季迪》。诗中以“四杰起江左”开篇,巧妙地将历史上的四位杰出文人与高太史季迪相提并论,展现了对高太史才华的高度赞誉。接下来,“太史何琅琅”一句,运用了琅琅上口的韵律,形象地描绘出高太史的名声如金石般响亮。
“一鸣骇万鸟,百中连双鸧”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高太史的才学比作惊天动地的一鸣,不仅震动了周围的鸟儿,更是在众多才子中脱颖而出;同时,也暗喻其在学术或文学上的成就,如同射箭百发百中,精准无比,连双鸧这样的高难度目标都能命中。
“朱弦奏上国,白纻歌明堂”则进一步赞美高太史的作品在国家的最高殿堂被演奏和歌唱,象征着他的作品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和广泛的传播,不仅在民间广受欢迎,在官方和文化界也享有盛誉。
最后,“遂令十叶后,率土归吴阊”表达了高太史的影响深远,以至于在他之后的数代,整个国家都归顺于他的智慧和领导,暗示了他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巨大贡献,以及其思想和理念的持久影响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精炼的语言,高度赞扬了高太史季迪的卓越才华和深远影响,展现了诗人对其的敬仰之情。
南归见君百事足,如何一官曾不闲。
寒冲雪泥暑鄣日,老面只今如缬斑。
怜君与我自同调,久渫不食犹寒泉。
功名栎社直寄耳,颜色不同谁后先。
黑牛白犊未渠怪,物理傥自相回旋。
爱君此语亦不出,胜处紫芝眉宇间。
饮中八人半寂莫,最豪焦遂今谁班。
凝祥池上旧游处,海棠亦恐非昔年。
春波一眼诗句好,两腋尚觉风翩翩。
投闲方辔政可勉,何用不饮空三叹。
解冻南风故未薰,六英先岁舞车尘。
尽消日观千岩雪,初破江梅一萼春。
立召金闺通籍客,更呼花艳大堤人。
使君日饮无功业,同乐何妨亦为民。
湘吴昔穷览,怀抱自难忘。
毫素开尘牖,江山入草堂。
寄君花县里,虚我竹林傍。
何物酬斯赠,清诗要一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