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屋溪头红叶村,石梁秋水清无痕。
枌榆过雨鸟鸣涧,粳稻如云山对门。
老翁日高睡未起,稚子读书窗户里。
干戈如此赋敛烦,鸡犬晏然乡曲喜。
山中酒熟黄花开,仙人候我芙蓉台。
云林今夜好明月,拟跨幔亭黄鹤来。
茆屋溪头红叶村,石梁秋水清无痕。
枌榆过雨鸟鸣涧,粳稻如云山对门。
老翁日高睡未起,稚子读书窗户里。
干戈如此赋敛烦,鸡犬晏然乡曲喜。
山中酒熟黄花开,仙人候我芙蓉台。
云林今夜好明月,拟跨幔亭黄鹤来。
这首元末明初蓝仁的《为方焕赋云峰秋霁图》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村秋日景象。首句“茆屋溪头红叶村”,以茅草屋坐落在溪边的红叶村庄,展现出秋意浓厚的乡村风貌。次句“石梁秋水清无痕”,强调了溪流上石桥与清澈见底的流水,给人以静谧之感。
“枌榆过雨鸟鸣涧”写的是雨后初晴,枌榆树下鸟儿在山涧中鸣叫,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接下来,“粳稻如云山对门”则通过比喻,形容稻田连片,像云彩般铺展在门前,显示出丰收的景象。
“老翁日高睡未起,稚子读书窗户里”描绘了老者悠闲度日,孩童在窗边读书的场景,体现了乡村生活的恬淡与宁静。然而,“干戈如此赋敛烦”一句,笔锋一转,暗示了战乱带来的赋税繁重,使得百姓生活沉重。
最后一联“山中酒熟黄花开,仙人候我芙蓉台。云林今夜好明月,拟跨幔亭黄鹤来”,诗人想象自己在山中品酒赏花,期待着与仙人共赏明月,表达了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超脱愿望。整首诗以景抒情,寓言深沉,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雨多蕨芽肥不已,拳曲重重毛色紫。
一夕雷惊总怒生,茎茎看与龙头似。
畲人采得兼香蕈,殷勤持向从阳市。
无人肯买充盘餐,多为性寒损肌理。
清斋我久绝膏腴,不为逃禅学妙喜。
高堂往日好伊蒲,野蔌山肴思所嗜。
肉味乾濡未忍甘,姜桂相滋今疾止。
鸡豚无复佐晨羞,蔬食从今至没齿。
寸寸春葱总断肠,枝枝冬笋休生矣。
不知天下士,浪说客三千。
堂中食客已散尽,荒村鸡犬犹依然。
可怜意气今谁见,可惜豪华若飞电。
曲沼高台翳短蒿,遗碑断碣封残藓。
雄风不及朱亥椎,侠气终输鲁连箭。
当年三窟意何深,岂料坟崩狐兔侵。
一曲雍门空洒泪,千秋泉户罢鸣琴。
我行访古长叹息,西照东流浩无极。
于今竟少市义人,休言养士不得力。
独夜一沉吟,妾意比君深。
别时春未尽,别后岁将阴。
岁将阴,芭蕉写恨鸾何去,豆蔻缄情鲤亦沉。
鲤沉书不到,虫响露方侵。
独宿不堪况今夜,边鸿听尽无归音。
霜天如月房如水,冷光射灯灯欲死。
可怜犹及梦中逢,回首征途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