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山修竹,自娟娟、不受人间袢暑。
我醉欲眠伊伴我,一枕凉生如许。
象齿为材,花藤作面,终是无真趣。
梅风吹溽,此君直恁清苦。
须信下榻殷勤,翛然成梦,梦与秋相遇。
翠袖佳人来共看,漠漠风烟千亩。
蕉叶窗纱,荷花池馆,别有留人处。
此时归去,为君听尽秋雨。
楚山修竹,自娟娟、不受人间袢暑。
我醉欲眠伊伴我,一枕凉生如许。
象齿为材,花藤作面,终是无真趣。
梅风吹溽,此君直恁清苦。
须信下榻殷勤,翛然成梦,梦与秋相遇。
翠袖佳人来共看,漠漠风烟千亩。
蕉叶窗纱,荷花池馆,别有留人处。
此时归去,为君听尽秋雨。
这首宋词描绘了一幅清凉高雅的画面,以楚地的修长翠竹为主题,展现出竹榻带来的独特魅力。"娟娟"二字形容竹子的秀美,不受世俗的炎热侵扰,象征着主人的高洁品性。词人醉卧其中,感受到竹榻带来的丝丝凉意,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接着,词人赞美竹榻的材质——象齿般坚韧,花藤般细腻,但更强调的是它带给人们的宁静与真实乐趣的缺失。梅风拂过,更显竹榻主人的清苦生活态度。在这样的环境中,词人沉醉于梦境,与秋天不期而遇,意境深远。
佳人翠袖轻拂,一同欣赏这竹林之景,风烟迷茫,千亩竹海,增添了别样的情趣。竹叶编织的窗纱和荷花环绕的池馆,构成了一幅宁静雅致的画面,仿佛在邀请人们在此停留。
最后,词人表达了对这份礼物的感激之情,表示将在这竹榻上聆听秋雨,直至归期。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竹榻这一物象,传达了诗人对高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近世州县官,动呼曰不肖。
不能肖父母,转能肖显要。
父母之于子,各以诗书教。
子当读书年,亦复谈忠孝。
奈何一入官,辄以不肖号。
呵叱鸡狗同,奔走马牛效。
习为妾妇容,幸博上官笑。
柔媚若性生,奥灶无不到。
嘑蹴与涕唾,未尝生计较。
奈何一临民,性气忽粗暴。
喜怒动任情,衣冠恣践蹈。
昔日凫何卑,今日鹅何傲。
岂受上官侮,合向部民报。
抑或官有样,宪体宜则效。
绾到州悬符,演出天神貌。
不肖肖斯真,难为外人告。
面目忘本来,顶踵殉时好。
呜呼官若此,父母岂及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