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拜烧香新活计,行船种橘旧家风。
欲知自己弥陀佛,便是亢山金大翁。
礼拜烧香新活计,行船种橘旧家风。
欲知自己弥陀佛,便是亢山金大翁。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引出对自我认知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礼拜烧香新活计”,诗人以“礼拜”与“烧香”作为现代社会中人们新的生活仪式,暗示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寻求心灵寄托的方式正在变化。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改变,更深层地反映了人们对于精神追求的探索。
“行船种橘旧家风”,这一句则将视角转向自然与传统的生活方式。行船与种橘,是古代农耕社会的日常景象,象征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这里通过对比新旧两种生活方式,表达了对传统价值的尊重与怀念。
“欲知自己弥陀佛”,这句话直指内心的探索。弥陀佛,即阿弥陀佛,是佛教中极乐世界的创造者,象征着无尽的慈悲与救赎。在这里,诗人引导读者去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解脱,强调了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便是亢山金大翁”,最后两句以金大翁为例,说明真正的自我认知与内心平和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就像金大翁一样,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弥陀佛”。这里的金大翁可能是一个隐喻,代表了每一个寻求内心平静与自我认知的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禅宗思想,鼓励读者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自我认知,体现了宋朝文人对于精神世界深邃的探索与追求。
昔闻黄子书成日,正值麟经托始年。
皇览揆初悲后死,斯文未丧孰先传。
春秋霜露如将见,歌舞衣裳忍自妍。
诗句只增生日感,劬劳啄啐两凄然。
临江知事扬州客,漂泊风尘历岁年。
老大独怜双鬓改,乱离兼喜一家全。
山中寓隐从门掩,松下遨游任履穿。
经雨欲锄栽竹地,久晴思引灌花泉。
朋来问字能携酒,客至求诗每费笺。
政誉已闻天上有,才名姑与郡中传。
飞腾万里曾如愿,留滞三年暂息肩。
贫似杜陵收橡栗,兴同彭泽忆芜田。
黄麻有待恩光及,白屋深期惠泽宣。
感激为公歌此曲,异时相率共留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