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印老索钝庵诗》
《印老索钝庵诗》全文
宋 / 陈与义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人言融公懒,床上揖宾客。

我来两忘揖,团团一庵白。

戏谈邓州禅,分食天宁麦。

竹风亦喜我,萧瑟至日夕。

出家丈夫事,轩裳本儿剧。

愿香惊馀烟,世故感陈迹。

固应师未钝,使我不安席。

时求一滴水,为洗三生石。

(0)
注释
懒:形容人懒散。
床上揖宾客:在床上接待客人,表示不拘小节。
两忘:忘记礼节,自然相处。
团团:形容周围环境洁白无瑕。
邓州禅:指邓州地区的禅宗思想。
天宁麦:天宁寺的麦子,可能指素食。
竹风:竹林中的风。
不安席:坐立不安,形容心情不平静。
三生石:佛教传说中记录前生后世的石头。
翻译
人们传言融公懒散,连床上也接待宾客。
我来到这里,无需寒暄,只觉四周洁白如庵。
随意谈论邓州的禅理,共享天宁寺的麦饭。
竹林间的风似乎也为我欢喜,直到傍晚都萧瑟不止。
出家人应有丈夫气概,世俗的荣华不过是儿戏。
希望香烟袅袅,能让我对尘世往事有所感触。
老师的教诲并未迟钝,使我坐立不安。
时常渴望一滴清水,洗净三生石上的尘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题为《印老索钝庵诗》。诗中描绘了作者与印老(可能是一位出家人)之间的交往,表现了印老的淡泊和超脱。首句“人言融公懒”暗示印老生活简朴,不拘小节。接着写作者来到钝庵,与印老相见,无需繁琐礼节,直接以“团团一庵白”形容庵内环境的清静。他们一起谈论佛法,分享食物,连竹风似乎也为他们的交谈而欢悦。

诗中提到“出家丈夫事,轩裳本儿剧”,暗指出家人看淡世俗名利,而这些原本是世人所追求的。诗人感慨世事变迁,希望借香烟余烬洗涤心中的尘埃,表达对过去的感慨。他认为印老并未因年长而迟钝,反而让他感到不安,想要从印老那里得到精神上的启示。

最后两句“时求一滴水,为洗三生石”表达了诗人对智慧的渴望,希望能从印老那里得到启发,洗涤自己的心灵,如同用水洗净三生石般去除尘埃,寻求内心的澄明。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领悟和对出世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陈与义

陈与义
朝代:宋   字:去非   号:简斋   生辰:1090-1138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猜你喜欢

天童俊侍者求颂

笑将三应谩痴绝,老贼豩哉诈受谩。

听尔情忘恩义断,珊瑚枝上月团团。

(0)

送僧

六镮一振下玲珑,文入千岩万壑中。

百鸟不来春又去,善才何处觅行踪。

(0)

送湛麟二兄之投子见秀岩·其一

一钵南山与北山,齐头吃饭大家眠。

万人海里真消息,肯作西来祖意看。

(0)

泣竹院南老·其一

破碎沙盆不足传,等闲拈出又完全。

无人眨上眉毛看,误作鸾胶续断弦。

(0)

酬方司法一首

五字堪呈佛,投珍颇惜哉。

汤汤大雅后,衮衮建安来。

逸思属万象,空庭步几回。

海陵藕花幕,已为故人开。

(0)

孤山石泉

改火煮泠泠,坡翁梦亦灵。

晓花虽满镜,夜影不移星。

疏石供茶鼎,教谁续水经。

每来频鉴止,同渭不同泾。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