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徕,来中国。超虚无,蹑恍忽。天马徕,归有道。
飞而黄,服余皂。天马徕,谁攻尔。造不足,虞刘累。
天马徕,迅若禽。咈一窍,万马喑。天马徕,出阴山。
六骡死,金人还。天马徕,余与女。踰昆崙,谒王母。
天马徕,来中国。超虚无,蹑恍忽。天马徕,归有道。
飞而黄,服余皂。天马徕,谁攻尔。造不足,虞刘累。
天马徕,迅若禽。咈一窍,万马喑。天马徕,出阴山。
六骡死,金人还。天马徕,余与女。踰昆崙,谒王母。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所作的《汉郊祀歌二十首》中的第十一篇,名为《天马之二》。诗中以“天马”为象征,描绘了一种超越现实、神秘莫测的形象。"徕"字形象地展现了天马的到来,"超虚无,蹑恍忽"则体现了天马的神速和飘忽不定。接下来,诗中描述了天马的归途,以及它驾驭者的身份——可能象征着王者或圣贤。"造不足,虞刘累"暗含了对天马神奇力量的赞美和对凡俗世界的超越。
诗的后半部分,天马的威力进一步增强,它能令万物无声,甚至让六骡死亡,显示出其无比的力量。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与天马共赴仙境的愿望,翻越昆仑山去拜见王母,寓言性地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天马这一意象,寄寓了作者对于超脱尘世、追求仙道的理想。
泊船香炉峰,始与子相识。
寄书邗江上,诒我峰下石。
缘以湘水竹,携持与南北。
永怀故人欢,不愿百金易。
竹枯归樵苏,石烂弃沙砾。
夷门得邂逅,绿发皆半白。
追思少时事,俛仰如一夕。
老矣无所为,空知念畴昔。
常思一杯酒,要子相解释。出门事纷纷,归卧意还?。
闻当上湓水,持诏守岭阨。
方为万里别,执手先惨戚。
兹游信浩荡,山水多所得。
为我谢香炉,风尘每相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