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雅合度重阳,处处登高是胜场。
汉殿空传蓬饵食,拂菻还识郁金香。
绿莎宜马滋逢暖,红叶藏麋艳斗霜。
小矣淮南称盛会,鸿絧万骑总轩昂。
木兰雅合度重阳,处处登高是胜场。
汉殿空传蓬饵食,拂菻还识郁金香。
绿莎宜马滋逢暖,红叶藏麋艳斗霜。
小矣淮南称盛会,鸿絧万骑总轩昂。
此诗描绘了重阳佳节登高赏景的盛况,以及节日中特有的自然景观与习俗活动。首句“木兰雅合度重阳”点明了时节与地点,木兰指的是木兰花,与重阳节相映成趣。接着,“处处登高是胜场”表达了重阳节登高望远的传统习俗,强调了这一活动的普遍性和乐趣。
“汉殿空传蓬饵食”一句,以历史典故暗喻,借汉朝宫廷中的习俗来增添文化气息,同时也暗示了重阳节吃重阳糕(即蓬饵)的习俗。接下来,“拂菻还识郁金香”则通过提及外国花卉,展现了节日的国际化色彩和开放性,郁金香在西方国家广为人知,此处可能象征着节日的国际影响力。
“绿莎宜马滋逢暖,红叶藏麋艳斗霜”两句,分别描绘了温暖季节里绿草与马儿相伴的和谐景象,以及寒冷季节中红叶与麋鹿竞艳的生动画面,展现了四季更替之美。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寓意了人们在不同季节中寻找生活乐趣的精神。
最后,“小矣淮南称盛会,鸿絧万骑总轩昂”总结了淮南地区的重阳节庆祝活动,不仅规模宏大,参与者众多,而且气氛热烈,展现出节日的盛大与人们的欢愉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
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
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
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汉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未央宫。
天子预开麟阁待,只今谁数贰师功。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
蒲海晓霜凝剑尾,葱山夜雪扑旌竿。
鸣笳擂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大夫鹊印摇边月,天将龙旗掣海云。
月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尘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