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殿依青嶂,丹台入紫霞。
聊因驻征盖,复此访仙家。
洞隐疑无路,林凋尚有花。
山童陈石髓,羽客进胡麻。
石上柯初烂,壶中景未斜。
赤松如可见,从尔学丹砂。
碧殿依青嶂,丹台入紫霞。
聊因驻征盖,复此访仙家。
洞隐疑无路,林凋尚有花。
山童陈石髓,羽客进胡麻。
石上柯初烂,壶中景未斜。
赤松如可见,从尔学丹砂。
这首明代林懋和的《憩玄福宫》,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山中仙境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碧绿的宫殿与青翠的山峰相依,丹青般的台阶与紫色的云霞相连,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碧殿依青嶂,丹台入紫霞。” 开篇即以“碧”、“青”、“丹”、“紫”四色,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碧绿的殿堂与青翠的山峦相映成趣,丹青的台阶与紫色的云霞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既现实又超现实的美感。
“聊因驻征盖,复此访仙家。” 诗人在此稍作停留,探访这传说中的仙人居所,表达了对神秘仙境的好奇与向往。
“洞隐疑无路,林凋尚有花。” 进入深山密林,似乎无路可寻,但诗人却惊喜地发现,即便是在凋零的林木间,仍有鲜花绽放,象征着生命不息,希望常在。
“山童陈石髓,羽客进胡麻。” 山间的孩童为诗人展示珍贵的石髓,而仙人们则奉上奇异的胡麻,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故事的神秘感,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仙之间的和谐共处。
“石上柯初烂,壶中景未斜。” 石上的树木虽已枯萎,但壶中的景象却依然明亮,寓意着即使外界环境变化万千,内心的宁静与美好依旧不变。
“赤松如可见,从尔学丹砂。”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古代仙人赤松子的向往,希望能够学习到长生不老之术,进一步深化了对仙道的追求与探索。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浪漫情怀的佳作。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