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百十狗,个个毛鬇鬡。
卧者渠自卧,行者渠自行。
投之一块骨,相与啀喍争。
良由为骨少,狗多分不平。
我见百十狗,个个毛鬇鬡。
卧者渠自卧,行者渠自行。
投之一块骨,相与啀喍争。
良由为骨少,狗多分不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一群争夺骨头的狗的观察,反映出社会上的不公和资源分配的问题。诗人以此象征性地批评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
"我见百十狗,个个毛鬇鬡" 一句,生动形容了一群狗的模样,它们彼此之间都很相似,但每一只都有自己的毛发和姿态。这种描述不仅描绘了狗的外貌,也预示着接下来要表达的主题,即这些个体间的竞争与分配问题。
"卧者渠自卧,行者渠自行" 这两句,则表现出一种客观的情感态度,似乎在说每个人(或动物)都有自己的道路和命运,但这种平淡的叙述实际上是对现实不公的一种讽刺。
随后的 "投之一块骨,相与啀喍争" 揭示了狗之间为了有限资源而产生的竞争。这里的“啀喍”形容狗吠叫的声音,增加了一种紧张和冲突的情绪。
最后两句 "良由为骨少,狗多分不平" 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点题。诗人指出,这种争斗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源的稀缺和个体数量的过多,而这种不公正的分配方式导致了社会中的矛盾。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动物行为隐喻,表达了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与批判,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七年收朝迹,名不到权门。
耿耿一寸心,思与穷友论。
忆昔西戍日,孱虏气可吞。
偶失万户侯,遂老三家村。
朱颜舍我去,白发日夜繁。
夕阳坐溪边,看儿牧鸡豚。
雕胡幸可炊,亦有社酒浑。
耳热我欲歌,四座且勿喧。
即今黄河上,事殊曹与袁。
扶义孰可遣,一战洗乾坤。
西酹吴玠墓,南招宗泽魂。
焚庭涉其血,岂独清中原。
吾侪虽益老,忠义传子孙。
征辽诏傥下,从我属櫜鞬。
暮色苍苍日初落,寒声策策风正作。
湖边倚杖堤上行,病起聊试游山脚。
平生出门轻万里,老去谢客专一壑。
风涛澒洞鲛鳄横,阊阖崔嵬鬼神恶。
春芜二顷叱黄犊,老学为农元不错。
兜鍪蝉冕俱扫空,雨笠香新织青箬。
若耶溪头朝暮雪,鸦鹊堕死长松折。
横飞忽已平屐齿,乱点似欲妆帘缬。
放翁凭阁喜欲颠,摩挲拄杖向渠说。
莫辞从我上嵯峨,此景与子同清绝。
银杯拌蜜非老事,石鼎煎茶且时啜。
题诗但觉退笔锋,把酒未易生耳热。
扶衰忍冷君勿笑,报国寸心坚似铁。
渔阳上谷要一行,马蹄蹴踏河冰裂。
百年古谓风前烛,我逾七十饭不足。
亦知生世无工拙,久向人间耐荣辱。
今年上元灯满城,十里东风度丝竹。
蓬窗湿薪不禦寒,独取残书伴儿读。
忽然得意见古人,半碗冻齑甘胜肉。
书生盖棺事未定,论著傥存终见录。
富贵无名岂胜数,意气空能骄世俗。
君不见拄天拄地邢君牙,不如诗人穷瞎张太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