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竹乃不华,尔独艳暮春。
何妨儿女眼,谓尔胜霜筠。
世无王子猷,岂有知竹人。
粲粲好自持,时来称此君。
真竹乃不华,尔独艳暮春。
何妨儿女眼,谓尔胜霜筠。
世无王子猷,岂有知竹人。
粲粲好自持,时来称此君。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独立自好的高洁情操。首句“真竹乃不华”即点明了主题,真竹不以繁华的花朵显现自己,它的美在于它的独特与清净。尔独艳暮春”则是说真竹在春天末尾的时候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风姿。
“何妨儿女眼,谓尔胜霜筠。”这两句是在比喻,如果说世间的儿女都能看到这种超凡脱俗的美,那么他们会认为真竹甚至胜过了那些在霜中更加鲜明的竹子。这里的“霜筠”是指在寒风凛冽中更显得翠绿坚贞的竹子。
接下来的“世无王子猷,岂有知竹人。”表达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像王子猷那样的贤人,那么又怎能找到真正懂得欣赏这份清高之美的人呢?
最后两句“粲粲好自持,时来称此君”则是在说,只有那些能够保持自身高洁品格、不随波逐流的人,在适当的时候才会被世人所称赞。这里的“此君”指代的是那种能够真正理解并欣赏真竹之美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石竹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对懂得欣赏这一点之人的渴望,是一篇表达个人理想与追求的佳作。
扣角歌残夜正长,懒将龟筴卜行藏。
风烟万里别离梦,草木一溪文字香。
仙泣铜盘辞渭水,鹤归华表认辽阳。
愁来偶上西楼立,耿耿寒奎色照霜。
忘忧自古无上策,欲饮家贫酒杯迮。
今朝鹊喜报远饷,未坼赤泥先动色。
鱼长三尺催脍玉,巨蟹两螯仍斫雪。
勿言地僻少过从,清风明月俱吾客。
驱除二竖走三彭,零落眼花生耳热。
陶然酣卧听松声,愧尔公卿足忧责。
花婵娟,泛春泉。竹婵娟,笼晓烟。妓婵娟,不长妍。
月婵娟,真可怜。
夜半姮娥朝太一,人间本自无灵匹。
汉宫承宠不多时,飞燕婕妤相妒嫉。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