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石竹》
《石竹》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古风

真竹乃不华,尔独艳暮春。

何妨儿女眼,谓尔胜霜筠。

世无王子猷,岂有知竹人。

粲粲好自持,时来称此君。

(0)
注释
真竹:普通的竹子。
乃:就是。
不华:不开花。
尔:你(指特定的竹子)。
独:唯独。
艳暮春:在暮春显得特别艳丽。
儿女眼:年轻人的眼光。
谓:认为。
胜:超过。
霜筠:经霜的竹子,比喻坚韧。
王子猷:古代文人王子猷,以爱竹闻名。
知竹人:真正懂得竹子的人。
粲粲:鲜明的样子,形容光彩照人。
好自持:保持自我。
时来:时机到来。
称:称赞。
此君:这里指那棵美丽的竹子,也可喻君子。
翻译
真正的竹子并不开花,唯独你在暮春显得特别艳丽。
不妨让年轻人看看,他们会认为你比霜中的竹子更美。
世上没有王子猷那样的人,哪里会有真正懂得竹子的人。
你光彩照人,保持自我,时机到来时,人们会称赞你如同君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独立自好的高洁情操。首句“真竹乃不华”即点明了主题,真竹不以繁华的花朵显现自己,它的美在于它的独特与清净。尔独艳暮春”则是说真竹在春天末尾的时候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风姿。

“何妨儿女眼,谓尔胜霜筠。”这两句是在比喻,如果说世间的儿女都能看到这种超凡脱俗的美,那么他们会认为真竹甚至胜过了那些在霜中更加鲜明的竹子。这里的“霜筠”是指在寒风凛冽中更显得翠绿坚贞的竹子。

接下来的“世无王子猷,岂有知竹人。”表达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像王子猷那样的贤人,那么又怎能找到真正懂得欣赏这份清高之美的人呢?

最后两句“粲粲好自持,时来称此君”则是在说,只有那些能够保持自身高洁品格、不随波逐流的人,在适当的时候才会被世人所称赞。这里的“此君”指代的是那种能够真正理解并欣赏真竹之美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石竹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对懂得欣赏这一点之人的渴望,是一篇表达个人理想与追求的佳作。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次曹近山见寄

扣角歌残夜正长,懒将龟筴卜行藏。

风烟万里别离梦,草木一溪文字香。

仙泣铜盘辞渭水,鹤归华表认辽阳。

愁来偶上西楼立,耿耿寒奎色照霜。

(0)

石洞饷酒

忘忧自古无上策,欲饮家贫酒杯迮。

今朝鹊喜报远饷,未坼赤泥先动色。

鱼长三尺催脍玉,巨蟹两螯仍斫雪。

勿言地僻少过从,清风明月俱吾客。

驱除二竖走三彭,零落眼花生耳热。

陶然酣卧听松声,愧尔公卿足忧责。

(0)

婵娟篇

花婵娟,泛春泉。竹婵娟,笼晓烟。妓婵娟,不长妍。

月婵娟,真可怜。

夜半姮娥朝太一,人间本自无灵匹。

汉宫承宠不多时,飞燕婕妤相妒嫉。

(0)

寄荆州张丞相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0)

塞草

不是春深色未开,萋萋偏傍战场栽。

麦和屯雨吹青去,柳挟营风捲翠来。

时引暗虫鸣虎落,却留归马卧龙堆。

可堪一夜金飙起,关塞先悲蕙草摧。

(0)

览镜

拂拭菱花试一临,貌随年改叹光阴。

朱颜惨淡尘埃满,白发萧疏瘴雾侵。

自笑腐唇因苦学,谁知瘦骨为愁吟。

平生履行无人识,嗟尔顽铜岂照心。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