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酬冯监拜昭陵回途中遇雨见示》
《酬冯监拜昭陵回途中遇雨见示》全文
唐 / 权德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之子共乘轺,清秋拜上霄。

曙霞迎夙驾,零雨湿回镳。

甘谷行初尽,轩台去渐遥。

望中犹可辨,耘鸟下山椒。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óuféngjiānbàizhāolínghuízhōngjiànshì
táng / quán

zhīgòngchéngyáoqīngqiūbàishàngxiāo
shǔxiáyíngjiàlíng湿shīhuíbiāo

gānxíngchūjìnxuāntáijiànyáo
wàngzhōngyóubiànyúnniǎoxiàshānjiāo

翻译
这人与伙伴同乘轻便马车,清爽秋日里向上天祈愿。
曙光中迎接早起的车驾,细雨沾湿了返回的马匹。
穿越甘谷的道路渐渐走完,前往高台的路程越来越远。
在视野中还能分辨前行,农鸟从山椒树间落下。
注释
之子:这个人。
乘:乘坐。
轺:轻便马车。
清秋:清爽的秋季。
拜上霄:向上天祈愿。
曙霞:黎明的霞光。
夙驾:早起的车驾。
零雨:细雨。
回镳:返回的马匹。
甘谷:甘谷地区(地名)。
行初尽:道路开始走完。
轩台:高台。
渐遥:越来越远。
望中:视野中。
犹可辨:还能分辨。
耘鸟:农鸟。
山椒:山椒树。
鉴赏

诗人以精妙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出行却遭遇细雨的景象。"之子共乘轺,清秋拜上霄"表明诗人与他人一同乘坐马车,在清新的秋季气息中向高处拜谒,这里的“上霄”可能指的是高处或远方的神灵。"曙霞迎夙驾,零雨湿回镳"则写出了晨曦初照之时,车驾启程,却遭遇了细微的雨水,使得回程时车辕都被打湿了。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暗示了一种行进中的艰难与不顺。

"甘谷行初尽,轩台去渐遥"中,“甘谷”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地点名称,这里表达了旅途即将结束,而“轩台”则是车辆的驾座,它远去的意味着距离越来越远。诗人通过这两句话,传递出一种旅程接近尾声但心中仍有所期待或留恋的情感。

最后,“望中犹可辨,耘鸟下山椒”则是在说,即便在遥远的视线中,也还能辨识出某些东西。"耘鸟"可能是指某种鸟类,而“下山椒”则让人联想到秋天山中的 椒树,这里可能隐喻着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同时也映射出了诗人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对于自然环境的深刻体验,以及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

作者介绍
权德舆

权德舆
朝代:唐   字:载之   籍贯: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   生辰:759年-818年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少有才气,未冠时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唐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唐宪宗时,累迁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坐事罢相,历任东都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猜你喜欢

春帖子词夫人阁十首·其五

东郊移仗晓迎春,已觉轻寒不著人。

天瑞穰穰君泽美,并教和气助佳辰。

(0)

题徐崇嗣没骨牡丹图

已过谷雨十六日,犹见牡丹斗浅红。

曾不争先及开早,能陪芍药到薰风。

(0)

阮郎归

一轮明月照三峰。彩霞飞满空。分明见我主人公。

明珠透上宫。丹药炼,鼎中红。频频要用功。

功成定是出樊笼。闲游仙洞中。

(0)

牡丹诗十首·其一

□应春处即□春,粉面□相□番新。

语得必传天上事,摘来真是掌中身。

百花推戴教为主,□日妖□欲□人。

无可奈何□爱惜,少偷金蕊咽芳津。

(0)

逍遥咏·其十二

达取真空性,成名有后先。

智劳如似梦,恬澹不论年。

闭口恒持默,精修更是玄。

消停须在意,安稳上清天。

(0)

逍遥咏·其九

八风雷动绕炎洲,巨海波浪四畔流。

鼠向此中毛骨异,布成将旧火燃休。

白银绛阙光霞丽,紫玉黄芝瑞气浮。

圣境山林人莫讶,延年皆是众仙游。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