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山上树空枝。任国势倾危。
卧薪尝胆,堪笑总虚词。
范蠡当时,也恨无良策,但寻访娇姿。
浣纱拟向荒村老,缘恩重,画蛾眉。
沼吴后自沈,烟水判心期。
尽说功成,一舸相随去,叹欲信还疑。
会稽山上树空枝。任国势倾危。
卧薪尝胆,堪笑总虚词。
范蠡当时,也恨无良策,但寻访娇姿。
浣纱拟向荒村老,缘恩重,画蛾眉。
沼吴后自沈,烟水判心期。
尽说功成,一舸相随去,叹欲信还疑。
这首诗名为《西施》,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汪东所作。诗中以会稽山为背景,描绘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以及其中与美女西施的关系。诗人通过"树空枝"和"国势倾危"的描绘,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时局的动荡。对范蠡的描写,他既羡慕其智谋,又惋惜其未能找到更好的策略,转而寻求西施的陪伴,反映出对红颜祸水论的反思。
"浣纱拟向荒村老",形象地刻画出西施在平凡生活中的朴素形象,她本无意于政治纷争,只为报答越王的恩情才选择入宫。"缘恩重,画蛾眉",表达了西施因感恩而被迫改变命运的无奈,以及她的美丽是为了报恩而非追求个人幸福。
最后,诗人提到"沼吴后自沈",暗示了西施最终的命运,即使帮助越王成功,自己却选择了沉湖,表达了对悲剧结局的感慨。"烟水判心期"和"尽说功成,一舸相随去,叹欲信还疑",则流露出诗人对这段历史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英雄与美女命运的同情,又有对历史评价的质疑。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西施的故事为载体,探讨了历史、爱情与责任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命运和历史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