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向钱塘宿,潮头夜半声。
油煎江岸圮,舟撼梦魂惊。
浪自鼋鼍吐,风从芦苇生。
江神不迁怒,顷刻为吾平。
疑向钱塘宿,潮头夜半声。
油煎江岸圮,舟撼梦魂惊。
浪自鼋鼍吐,风从芦苇生。
江神不迁怒,顷刻为吾平。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下沙步住宿时的奇特经历,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变幻莫测。
首句“疑向钱塘宿”,诗人对所处之地产生疑惑,仿佛误入了钱塘江畔,预示着接下来将有一系列非同寻常的体验。接着,“潮头夜半声”描绘了夜晚潮水拍打岸边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油煎江岸圮,舟撼梦魂惊。”这两句生动地描述了江岸因有人在附近煎油而导致的坍塌,以及船只在波涛中摇晃,甚至让梦中的旅人也感到惊恐。这种夸张的手法增加了诗歌的戏剧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敏锐的感受力。
“浪自鼋鼍吐,风从芦苇生。”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力量,浪花似乎是从鼋鼍(传说中的大龟)口中喷出,而风则是从芦苇丛中吹起,形象地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江神不迁怒,顷刻为吾平。”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江神的敬畏之情,尽管经历了如此剧烈的风波,但最终江神并未发怒,而是迅速平息了这一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和谐共存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奇观时的惊奇与敬畏,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豆苗可瀹瓠可羹,僧厨午饭蒸香粳。
道人得此清净供,下箸已胜肥羊烹。
平生为腹不为目,偶逢一饱心自足。
晚菘早韭旧所知,五鼎百牢未为福。
出门送君时,一步再徘徊。
虽云非远别,念与始谋乖。
欲求连墙居,故作千里来。
君今不我待,欲跨洪沟回。
我独滞一方,后会良未谐。
冬初风浪息,蛟龙深蛰雷。
其如中原盗,所至尚扬埃。
子行莫夷犹,恐致狼虎猜。
胡人更远适,畏死投烟霾。
皇天久助顺,似不及吾侪。
独以智力免,宁有此理哉。
因书寄苦语,亦以谢不才。
新春好天色,指望妖氛开。
即当候归艎,取酒寻尊罍。
欣然得一笑,便足禳千灾。
豫章百里远,可以慰客怀。
须君起我病,同上徐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