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何处觅昌阳,沆瀣承来不满觞。
寺借高闲消外障,琴休沈痾热中肠。
山烟野鹤知难避,玉露寒松却未伤。
坐对泉流有佳兴,不应宜濯又宜湘。
秋山何处觅昌阳,沆瀣承来不满觞。
寺借高闲消外障,琴休沈痾热中肠。
山烟野鹤知难避,玉露寒松却未伤。
坐对泉流有佳兴,不应宜濯又宜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首句“秋山何处觅昌阳”以疑问的语气引出主题,仿佛在探索秋天山中的美好。接下来“沆瀣承来不满觞”,通过描述清晨露水虽满杯却不满足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清新而略带遗憾的氛围。
“寺借高闲消外障,琴休沈痾热中肠。”这两句转而写到寺庙的高处,借助清闲的环境消除外界的烦恼,以及弹琴时音乐带来的内心平静,暗示了诗人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
“山烟野鹤知难避,玉露寒松却未伤。”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山烟、野鹤、玉露、寒松分别代表了自然界的景象,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某种状态。山烟与野鹤难以避免,象征着自然界的不可抗拒性;而玉露寒松则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生命力,暗示诗人即使面对困难也能保持内心的坚强。
最后,“坐对泉流有佳兴,不应宜濯又宜湘。”诗人坐在泉边,享受着自然的美妙,这种愉悦的心情让他感到既适宜于洗涤心灵的尘埃,又如同湘江水般深邃,富有诗意地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净化过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心宁静的心路历程,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自我心灵的反思。
白日晼晚夜何其,兰缸茕茕照妾悲。
带长髻短中自支,妾人少年工愁思。
忧来无方不可治,丈夫桑弧谁制之。
谁令璆然不下帷,鸿鹄双翻复为谁。
援琴奏弦歌和词,宫折商促指间离。
白葛巾裙衫弋绨,念君寒暄并一时。
南山乔松青不移,虽有中坚色难期,愿君归来及时归。
夜半舟子呼,海岛惊龙鱼。
风帆利不驰,篙柁尽牵拘。
下临不测渊,蜒户莫敢渔。
沙阻可奈何,环哭对妻孥。
老母怜病儿,骨肉互持扶。
曰儿勿惓卧,馀语听模糊。
明月何皓皓,照我白纱幮。
哀哉生死关,此心未能无。
何处来瓜艇,争渡人尽趋。
一人钱十千,无者空欷歔。
熟闻扬子江,水怪集江猪。
又闻鳖子舋,大石沉沙淤。
岂有他巧妙,瀚涨我其苏。
夜潮来不来,命兮在须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