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高和李太守·其二》
《登高和李太守·其二》全文
明 / 区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秋山何处觅昌阳,沆瀣承来不满觞。

寺借高闲消外障,琴休沈痾热中肠。

山烟野鹤知难避,玉露寒松却未伤。

坐对泉流有佳兴,不应宜濯又宜湘。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首句“秋山何处觅昌阳”以疑问的语气引出主题,仿佛在探索秋天山中的美好。接下来“沆瀣承来不满觞”,通过描述清晨露水虽满杯却不满足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清新而略带遗憾的氛围。

“寺借高闲消外障,琴休沈痾热中肠。”这两句转而写到寺庙的高处,借助清闲的环境消除外界的烦恼,以及弹琴时音乐带来的内心平静,暗示了诗人寻求心灵慰藉的过程。

“山烟野鹤知难避,玉露寒松却未伤。”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山烟、野鹤、玉露、寒松分别代表了自然界的景象,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某种状态。山烟与野鹤难以避免,象征着自然界的不可抗拒性;而玉露寒松则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生命力,暗示诗人即使面对困难也能保持内心的坚强。

最后,“坐对泉流有佳兴,不应宜濯又宜湘。”诗人坐在泉边,享受着自然的美妙,这种愉悦的心情让他感到既适宜于洗涤心灵的尘埃,又如同湘江水般深邃,富有诗意地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净化过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心宁静的心路历程,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自我心灵的反思。

作者介绍

区越
朝代:明

区越(一四六八—一五五四),字文广,号西屏。新会人。尝从学于白沙陈献章。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历官浙江嘉善县令,户部主事、知建宁宁国府、浙江副使、江西左参政。年八十七卒。有《西屏集》行世。明万历《广东通志》卷二四、清乾隆《广州府志》卷三四、清乾隆《新会县志》卷九有传。区越《西屏集》十卷,前五卷为诗,馀者为文。
猜你喜欢

燕歌行·其二

白日晼晚夜何其,兰缸茕茕照妾悲。

带长髻短中自支,妾人少年工愁思。

忧来无方不可治,丈夫桑弧谁制之。

谁令璆然不下帷,鸿鹄双翻复为谁。

援琴奏弦歌和词,宫折商促指间离。

白葛巾裙衫弋绨,念君寒暄并一时。

南山乔松青不移,虽有中坚色难期,愿君归来及时归。

(0)

残腊途中冰阻

岁时催游子,风雪滞关河。

舟行五里遥,时经十日多。

焦思莫疗渴,汲泉煮行窝。

百击不开杵,手指僵欲呵。

泾绝采樵迹,渔无蓑笠过。

黄棉出当户,日暴不融和。

纵使开凌阴,江流奈澌何。

(0)

旅窗闻雁

忽闻征雁落江城,孤枕无眠物候惊。

一舍青灯游子读,半窗明月乱蛩鸣。

轧咿未罢邻家织,萧瑟空翻阶叶声。

传语旅人须爱护,阑干莫倚到三更。

(0)

八月十日海中沙阻,病中述

夜半舟子呼,海岛惊龙鱼。

风帆利不驰,篙柁尽牵拘。

下临不测渊,蜒户莫敢渔。

沙阻可奈何,环哭对妻孥。

老母怜病儿,骨肉互持扶。

曰儿勿惓卧,馀语听模糊。

明月何皓皓,照我白纱幮。

哀哉生死关,此心未能无。

何处来瓜艇,争渡人尽趋。

一人钱十千,无者空欷歔。

熟闻扬子江,水怪集江猪。

又闻鳖子舋,大石沉沙淤。

岂有他巧妙,瀚涨我其苏。

夜潮来不来,命兮在须臾。

(0)

至沪偶病·其二

可怜老母倍乡愁,日日问儿小愈不。

勉劝儿尝今日药,床头犹有药钱留。

(0)

至沪偶病·其一

未卸征帆病染躯,沉吟旅枕竟模糊。

强将诗意从头觅,诗到申江一句无。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舒岳祥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