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飘飞雪响檐楹,卧听书堂欲二更。
映月未分窗外影,因风先送竹边声。
乍凝霜叶依林下,恍讶寒松绕涧鸣。
起坐披襟浑不寐,冰壶相对有馀清。
飘飘飞雪响檐楹,卧听书堂欲二更。
映月未分窗外影,因风先送竹边声。
乍凝霜叶依林下,恍讶寒松绕涧鸣。
起坐披襟浑不寐,冰壶相对有馀清。
这首诗描绘了在寒冷夜晚聆听雪花飘落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夜的独特韵味。首句“飘飘飞雪响檐楹”生动地描绘了雪花轻盈地飘落,与屋檐、门窗碰撞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接着,“卧听书堂欲二更”一句,点明了时间,暗示了诗人独自一人,静静地躺在床上,倾听外面的世界,时间仿佛也变得缓慢起来。
“映月未分窗外影,因风先送竹边声”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色的深沉与静谧。雪花在月光下飘落,却难以分辨其具体的形状和轨迹;而微风吹过,竹林中的声音首先传入耳中,打破了寂静,又增添了几分生机。这种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乍凝霜叶依林下,恍讶寒松绕涧鸣”则将视线转向自然界的其他元素。霜叶在树下凝结,寒松在山涧间发出声响,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即使在严寒中也不曾消逝。
最后,“起坐披襟浑不寐,冰壶相对有馀清”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场景的深深沉浸与感悟。他起身,解开衣襟,似乎想要与这清冷的夜色、洁白的雪花以及周围的一切融为一体,不再入睡,而是继续在这份宁静与清雅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佳作。
云飘飘,水萧萧,一灯香火过闲宵。
神清半夜不成梦,书帷风细扬微绡。
运应昌期王者起,自愧文章输杜李。
窃同居易了无生,谁羡葛洪学不死。
一榻蒲团膝足容,翛然丈室塞虚空。
翻腾密藏明佛日,淘汰机缘振祖风。
丹凤冲霄何绰绰,失晓呆郎徒矍铄。
人间取舍本千差,世路穷通如六博。
幽人啸咏水云边,劫外光风自一天。
闲来石上栽红莲,水无波浪火无烟。
院深深,籁萧萧,伽陀舒卷度兰宵。
若解荷心系珠露,便能天外裁云绡。
大觉空生一沤起,悟斯独有屏山李。
穿透楞严第一机,方信庵中人不死。
个里家风针不容,梦回六趣大千空。
道人受用本无尽,明月薄?细切风。
香象朋从威绰绰,独跳狂獐空矍铄。
悲心起处了无私,济度尘沙恩广博。
不涉中流离两边,下无大地上无天。
无人无佛台无莲,萋萋碧草生芳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