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洛下闲居寄山南令狐相公》
《洛下闲居寄山南令狐相公》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已收身向园林下,犹寄名于禄仕间。

不锻嵇康弥懒静,无金疏傅更贫闲。

支分门内馀生计,谢绝朝中旧往还。

唯是相君忘未得,时思汉水梦巴山。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uòxiàxiánshānnánlìngxiānggōng
táng / bái

shōushēnxiàngyuánlínxiàyóumíngshìjiān

duànkānglǎnjìngjīnshūgèngpínxián

zhīfēnménnèishēngxièjuécháozhōngjiùwǎnghái

wéishìxiāngjūnwàngwèishíhànshuǐmèngshān

注释
收身:退隐或抽身于世俗事务之外。
园林下:指归隐园林的生活。
寄名:挂名,有名无实。
禄仕:指做官领取俸禄。
锻:这里指嵇康的打铁之事,象征他的隐居生活。
嵇康:三国时期名士,以淡泊名利著称。
弥懒静:更加懒散而宁静。
疏傅:指西汉的疏广和疏受,因散尽家财辞官而知名。
贫闲:贫穷而闲适。
支分门内:靠分租门面维持生计。
谢绝:婉言拒绝。
朝中旧往还:朝廷中的旧友和交往。
相君:对宰相的尊称。
忘未得:无法忘记。
汉水:长江中游的支流,代指故土。
巴山:泛指四川盆地的山脉,这里代表诗人故乡。
翻译
我已经过上了隐居园林的生活,但名义上还在官场任职。
不像嵇康那样炼铁更加懒散宁静,也没有疏傅的金银更显清贫悠闲。
以分租门面为生,与朝廷中的旧交断绝往来。
只是还未能忘怀宰相,时常思念汉水和巴山。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表达了诗人退隐田园,摆脱世俗纷争的心境。诗中“已收身向园林下”表现出诗人已经退出仕途,归隐山林之意。“犹寄名于禄仕间”则透露出尽管如此,他的名字还在官场上流传,这可能是他曾经有过辉煌政绩,或是对自己未来的某种期待。

“不锻嵇康弥懒静,无金疏傅更贫闲”中的“嵇康”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嵇康,他以清高脱俗著称。诗人自比嵇康,表明自己的淡泊名利和追求心灵的宁静。同时,“无金疏傅更贫闲”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清贫自守和超然物外的心态。

“支分门内馀生计,谢绝朝中旧往还”两句描绘出诗人在家中过着简朴的生活,同时也谢绝了过去在朝廷中的交往,这是他选择隐居生活的一个体现。

最后,“唯是相君忘未得,时思汉水梦巴山”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怀念和不舍。尽管选择了隐居,但对于朋友的情谊依然难以忘怀,时常会在汉水边梦到那遥远的巴山,这里也许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也可能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代表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展现了白居易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朋友之情的不舍与怀念。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梁木公索题园亭二首·其一咏竹梧吟次

短岸绿为天,森森翠玉穿。

浅风梳凤翅,疏雨响鹍弦。

倚石秋题叶,烹茶莫醉□。

主人诗兴好,宜坐更宜眠。

(0)

春莫自板桥从诸父兄往从兄美彰墓上作

伊人不可见,山风落松林。

形骸没颜色,土丘埋素心。

昼鸟啼无听,潦水高为吟。

我来随杖屦,携幼伤情深。

草木自华实,彼穴何冥沉。

丈夫入黄泉,流膏作甘霖。

湿此层崖翠,千载留胸襟。

周视作拱揖,泫泪不能尽。

何况刊箕踞,一饮临苍岑。

(0)

同伍国开谭元定游西山杂咏二十首·其二十

剩有梅花供写诗,都看开早却开迟。

上林桃李东风遍,肯信深山更几枝。

(0)

同伍国开谭元定游西山杂咏二十首·其十六

禅房花竹映林隈,绀榭朱阑半不开。

每近清明霜降日,安排官使上陵来。

(0)

同伍国开谭元定游西山杂咏二十首·其六

龙爪槐生似柳枝,寺前双植武宗时。

额名弘化金书字,内有中官免死碑。

(0)

滕县即事

白骨成山潦水肥,平妖诸将论功归。

诛彝未必皆无罪,莫讶歌旋赐锦衣。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