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收身向园林下,犹寄名于禄仕间。
不锻嵇康弥懒静,无金疏傅更贫闲。
支分门内馀生计,谢绝朝中旧往还。
唯是相君忘未得,时思汉水梦巴山。
已收身向园林下,犹寄名于禄仕间。
不锻嵇康弥懒静,无金疏傅更贫闲。
支分门内馀生计,谢绝朝中旧往还。
唯是相君忘未得,时思汉水梦巴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表达了诗人退隐田园,摆脱世俗纷争的心境。诗中“已收身向园林下”表现出诗人已经退出仕途,归隐山林之意。“犹寄名于禄仕间”则透露出尽管如此,他的名字还在官场上流传,这可能是他曾经有过辉煌政绩,或是对自己未来的某种期待。
“不锻嵇康弥懒静,无金疏傅更贫闲”中的“嵇康”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嵇康,他以清高脱俗著称。诗人自比嵇康,表明自己的淡泊名利和追求心灵的宁静。同时,“无金疏傅更贫闲”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清贫自守和超然物外的心态。
“支分门内馀生计,谢绝朝中旧往还”两句描绘出诗人在家中过着简朴的生活,同时也谢绝了过去在朝廷中的交往,这是他选择隐居生活的一个体现。
最后,“唯是相君忘未得,时思汉水梦巴山”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怀念和不舍。尽管选择了隐居,但对于朋友的情谊依然难以忘怀,时常会在汉水边梦到那遥远的巴山,这里也许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也可能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代表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展现了白居易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朋友之情的不舍与怀念。
伊人不可见,山风落松林。
形骸没颜色,土丘埋素心。
昼鸟啼无听,潦水高为吟。
我来随杖屦,携幼伤情深。
草木自华实,彼穴何冥沉。
丈夫入黄泉,流膏作甘霖。
湿此层崖翠,千载留胸襟。
周视作拱揖,泫泪不能尽。
何况刊箕踞,一饮临苍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