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竹称君子,无松不大夫。
岂随春作态,直与古为徒。
劲干天边倚,真声静里输。
不因人作止,信矣德充符。
让竹称君子,无松不大夫。
岂随春作态,直与古为徒。
劲干天边倚,真声静里输。
不因人作止,信矣德充符。
这首诗以“韵松轩(其二)”为题,出自清代诗人弘历之手。诗中以“韵松轩”为背景,借松树的形象,表达了对君子品格的赞美和追求。
首句“让竹称君子,无松不大夫”,以竹子和松树对比,竹子被比喻为君子,而松树则被赋予了“大夫”的称号,暗示松树同样具备高尚的品质。接着,“岂随春作态,直与古为徒”,进一步强调松树不随波逐流,而是坚守古道,保持本色,象征着君子的坚定与高洁。
“劲干天边倚,真声静里输”,描绘了松树挺拔的姿态和在寂静中发出的真挚声音,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内在的纯净。最后,“不因人作止,信矣德充符”,总结了松树的特点——不因外界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坚信道德的充实与完美,是对君子品格的最高赞誉。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赞美了松树作为君子的象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