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十三》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十三》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古风

楚王疑忠臣,江南放屈平。

晋朝轻高士,林下弃刘伶。

一人常独醉,一人常独醒。

醒者多苦志,醉者多欢情。

欢情信独善,苦志竟何成。

兀傲瓮间卧,憔悴泽畔行。

彼忧而此乐,道理甚分明。

愿君且饮酒,勿思身后名。

(0)
注释
楚王:战国时期的楚国君主,这里指楚怀王或楚顷襄王。
江南:泛指长江以南地区,屈原被流放的地方。
屈平:即屈原,楚国的大臣和诗人。
晋朝:中国历史上三国至南北朝时期的朝代之一。
高士:品行高尚的隐士。
林下:古代称隐居之地,此处指刘伶被弃置的环境。
刘伶: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著名。
兀傲:傲慢,不拘礼法。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精神萎靡。
泽畔:水边,屈原在被流放时曾在水边行走。
身后名:指去世后留下的名声。
翻译
楚王怀疑忠心的臣子,屈原被流放到江南。
晋朝轻视高尚的隐士,刘伶被弃置在林下。
一个常常独自醉酒,一个常常独自清醒。
清醒的人多承受苦闷的志向,醉酒的人多拥有欢乐的情感。
欢乐的情感确是个人的完善,苦闷的志向最终又能成就什么?
傲慢地躺在瓮之间,憔悴地在水边行走。
那边忧愁这边快乐,事理的对比很清楚。
希望您暂且喝酒,不要去考虑身后的名声。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属效仿陶渊明体裁的一组诗作中的第十三首。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与高洁品格的肯定,以及对于功名利禄态度的豁达。

"楚王疑忠臣,江南放屈平"两句,提及楚王怀疑忠良之臣,而屈原被放逐至江南,表明了古往今来忠诚之士常遭猜忌。接下来的"晋朝轻高士,林下弃刘伶",则指出历史上晋朝对待高洁之士的态度,以及刘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宁愿抛弃官职,隐居林下。

中间四句"一人常独醉,一人常独醒。醒者多苦志,醉者多欢情。欢情信独善,苦志竟何成"通过对比醉酒与清醒之人的不同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的看法:保持高洁品格的人往往遭受苦难,而享乐生活的人则常怀着喜悦之情。然而,这两种态度最终都未必有所成就。

最后四句"兀傲瓮间卧,憔悴泽畔行。彼忧而此乐,道理甚分明。愿君且饮酒,勿思身后名"则是诗人以自己为例,表达了对待世俗功名的态度。诗中提到"兀傲瓮间卧"和"憔悴泽畔行",都是形容诗人自在无忧的生活状态。接着说"彼忧而此乐,道理甚分明",表达了对世事的看法,即每个人有自己的烦恼与快乐,而自己则选择享受当下的欢乐。末句"愿君且饮酒,勿思身后名"则是诗人对读者的劝告,希望他们放下对名利的过分追求,而是要享受现在的生活。

这首诗语言自然,意境淡远,通过历史人物和个人情感的表达,传递了诗人超脱功名、乐观生活的哲学思想。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春日

辛夷零落海棠残,似梦春光取次看。

人世那堪春几度,夕阳萧寺独凭阑。

(0)

四照轩杂咏·其二

嗜奇复爱旷,今日此相遭。

虬干排空走,云根到地牢。

窗中分岭色,树杪泻江涛。

物象都殊异,缘知作者劳。

(0)

过滹沱河访严明府不遇

咫尺滹沱岸,挥鞭逐晚风。

严城秋色里,匹马水声中。

远道惭崔玮,高名羡左雄。

廿年买丝愿,惆怅夕阳红。

(0)

江天寺

半空蜃气结楼台,沤里须弥亦壮哉!

狠石未能超海去,怒涛直欲上山来。

云堂暮鼓斋时动,烟渚秋帆雨后回。

试向江天亭外望,似萍身世实堪哀。

(0)

宝剑

宝剑芙蓉锷,韬光匣里横。

星辰秋忽动,风雨夜还惊。

边郡今多事,故人方远征。

徘徊欲相赠,不独为平生。

(0)

苦雨赠方爻甫

苦雨连宵困积阴,练川高士共开襟。

相携水阁间垂钓,独坐藤床静鼓琴。

投剂定知医国手,谈禅全得法王心。

蚕荒麦烂秧难插,何药能消四野祲。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