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灵光台壁·其一》
《题灵光台壁·其一》全文
宋 / 释清远   形式: 古风

吾初欲作真常语,更恐真常暗流注。

不如不语人共知,人欲知之反劳虑。

崖头浮图示其相,台上野云飞不住。

周游独步或可追,锦绣谷中归舍去。

(0)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自然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首句“吾初欲作真常语,更恐真常暗流注”,表达了诗人试图传达真理的愿望,但又担心真理的表达会落入形式化的陷阱,失去其本质的灵动与深远。这种矛盾的心理,反映了诗人对真理追求的谨慎与执着。

接着,“不如不语人共知,人欲知之反劳虑”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直接表达真理的犹豫,认为或许保持沉默,让真理在人们心中自行生发,才是更为恰当的方式。这种观点体现了禅宗思想中的“无言之教”,即通过生活实践而非言语教授来领悟真理。

“崖头浮图示其相,台上野云飞不住”两句,运用自然景观的描绘,象征着真理的显现与流动。崖头上的佛像,代表了智慧与指引,而“台上野云飞不住”则暗示着真理如同云朵般自由自在,无法被完全捕捉或固定。这不仅是一种对真理的描述,也是对人生短暂与变化无常的感慨。

“周游独步或可追,锦绣谷中归舍去”则以旅行者的形象自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探索与内心归宿的向往。在“锦绣谷”中,既可能是指自然美景的隐喻,也可能是对心灵深处美好境界的向往。最终,“归舍去”则意味着在经历了探索与体验之后,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归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哲理思考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真理、自由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释清远
朝代:宋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再和十首·其四

凤州宫柳昔曾攀,亦醉琼花芍药间。

独有海棠心未足,每逢多处必来看。

(0)

记方尊师事一首

坱圠司元化,回环列众真。

有称金阙令,无记玉楼人。

(0)

石塘感旧十绝·其五

鬓边雪映眼中花,更阅人间几岁华。

丁未老人开七秩,尚携鸡絮到君家。

(0)

石竺山二十咏·其三

恰召阳翁伯,俄徵谢自然。

不知玉楼上,几个是诗仙。

(0)

四叠·其十二

通宵璧月迷琼树,破晓霜葩糁玉枝。

明艳能花老夫眼,温柔不粟美人肌。

(0)

四叠·其四

抹涂元不加真色,凋谢犹当易美名。

天下断无西子白,古来惟有伯夷清。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