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人开石户,览物坐山堂。
湘柚寒增色,江蓠晚更香。
卜居悲楚客,招隐忆淮王。
寂寞吾甘守,浮沉念总忘。
避人开石户,览物坐山堂。
湘柚寒增色,江蓠晚更香。
卜居悲楚客,招隐忆淮王。
寂寞吾甘守,浮沉念总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庄的生活情景与内心感受。首句“避人开石户”,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远离尘嚣,独自隐居的宁静生活状态。接着“览物坐山堂”,通过“览物”二字,透露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沉醉,而“坐山堂”则进一步强调了他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内心的平静。
“湘柚寒增色,江蓠晚更香。”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寒”与“晚”两个时间点,以及“增色”与“更香”的变化,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丰富与细腻。湘柚在寒冷中更加鲜艳,江蓠在傍晚时分散发出更浓郁的香气,这些细节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审美。
“卜居悲楚客,招隐忆淮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处境的感慨。“楚客”通常指流落异乡的游子,这里可能暗含了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伤;“淮王”则可能是借指古代著名的隐士或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物,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忆与向往。
最后,“寂寞吾甘守,浮沉念总忘。”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甘于寂寞、坚守自我、忘却世俗纷扰的决心。在隐居的生活中,诗人选择了一种与世隔绝、淡泊名利的生活方式,以求得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美好愿景和对精神自由的不懈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郡南百里即群舒,留滞频惊岁月除。
閒过著慵思运甓,老来多忘却抄书。
水乡鸣雁寒无数,山路幽芳冷自如。
昼坐偏知日南极,十分红影在吾庐。
岁丰饮酒众同醉,岁饥散糟民亦济。
乃知酒酤在官为长策,上可足财下均利。
黄头稚子白发翁,哺糟相随尘土中。
岂嫌身居犬彘后,还喜生值恩施丰。
翰林仙伯屈主诺,忧民之忧乐民乐。
祸阶六筦不易救,惠及连城自云薄。
周公以来千百年,希世俗儒玩糟粕。
排斥酒诰终莫用,感激长谣岂虚作。
恨公未为富民侯,此等区区岂所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