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适青齐,秣马博兴城。
城门昼常闭,亭午无人行。
土室筑道周,云是锦秋亭。
昔时游赏地,零落存两楹。
潴泽荒蒲稗,严冬结层冰。
狐狸窜荆棘,鸱鸦群悲鸣。
入城问父老,叹息谓苦兵。
博兴数十户,庐舍悉已倾。
今兹二三载,大守多横征。
府帖昨夜下,搜括诸穷氓。
睅目一吼怒,如闻虓虎声。
苛政不一端,有土不得耕。
县令贤且惠,暂乃安其生。
不然为盗贼,死重名正轻。
听此策马去,恻怆难为情。
我行适青齐,秣马博兴城。
城门昼常闭,亭午无人行。
土室筑道周,云是锦秋亭。
昔时游赏地,零落存两楹。
潴泽荒蒲稗,严冬结层冰。
狐狸窜荆棘,鸱鸦群悲鸣。
入城问父老,叹息谓苦兵。
博兴数十户,庐舍悉已倾。
今兹二三载,大守多横征。
府帖昨夜下,搜括诸穷氓。
睅目一吼怒,如闻虓虎声。
苛政不一端,有土不得耕。
县令贤且惠,暂乃安其生。
不然为盗贼,死重名正轻。
听此策马去,恻怆难为情。
这首清代徐乾学的《博兴》描绘了诗人行经博兴城的所见所感。诗中首先写到城门紧闭,行人稀少,显示出战乱后的荒凉景象。接着,诗人提到昔日繁华的锦秋亭如今只剩残垣断壁,周围沼泽荒芜,严冬更是结冰严重,狐狸和乌鸦哀鸣,渲染出凄凉气氛。
诗人询问当地父老,得知博兴因连年战乱,百姓生活困苦,房屋几乎倾颓。官府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甚至有人被迫成为盗贼,生命轻贱。然而,诗中也点出县令尚算贤明且体恤民情,暂时给百姓带来一丝安宁。最后,诗人听到官府的苛政,心中悲痛,策马离去,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和无奈之情。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乱后农村凋敝的景象,以及底层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体现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同情。
眼底交游,十载被、江湖相隔。
尝记得、道庵人静,纵谈朝夕。
纸上云烟随散落,毫端风雨何休息。
甚这回相见便苍颜,都非昔。中年别,真堪惜。
生辰会,谁曾必。看西风摇动,可人词笔。
天上桂华香近也,此杯再要和君吸。
恨抗尘走俗太忙生,无间日。
问谁知此时情绪。匆匆寒食相遇。
东风可是无闲暇,开尽白红千树。春几许。
还又怕、转头风雨留难住。浮生浪苦。
且携酒重寻,去年花下,歌我旧金缕。
尊前友,惟有青山如故。至今面目无妒。
冷光晴色三千丈,斜照夕阳窗户。堪讶处。
被几叶风帆,催上江南路。无人自语。
想五载居京,一朝得郡,却甚也能去。
乐府宁无路。彼区区、斜门枉径,少人知处。
从得君词惊且讶,醉里坡仙曾遇。
是梦里、稼翁教汝。
玉尺金刀俱在手,把天机云锦裁成句。
才落纸,便传去。笔头不用空豪怒。
也应须、梨花缟夜,海棠红雨。
一曲离歌悲壮处,不觉人间三鼓。
有幽壑、潜蛟起舞。
休道此情天不管,怕余音袅袅无人许。
风送入,渡江橹。
二年重九,算都向、江北江南虚度。
鸿雁来时秋最好,底用千愁万绪。
九朵青山,几尖白塔,何限登临处。
今朝乘兴,也和诗客凝伫。
正是雨洗芙蓉,风翻野菊,霜染江枫树。
一片天开图画里,留著天然佳句。
收拾方来,安排未定,试问云间路。
三杯才尽,笔头疑有神助。
昔自九皋,慕翁而来,何期岁年。
记初为翁客,献千百寿,后为翁友,得两三篇。
夜夜飞鸣,朝朝起舞,不是赏音谁见怜。
追随久,尽人多怨者,我独欣然。翁今犹未高迁。
便离却交游载月船。
想西岩梦我,大纲坡老,绣江畜我,小样逋仙。
二老风流,他时相约,须到西湖烟水边。
孤山路,看云间来迓,秋影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