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嵲的作品,名为《赠别》。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的赞美和不舍之情的诗歌。
开篇“艾杼灭浇殪,方召平夷蛮。”两句通过历史上的伟大业绩来衬托当前的人物,用以表现其崇高的地位。接着,“夏书纪少康,小雅咏周宣。”又是借古代圣王的美德来赞扬当代人物的英明。
“茂烈盖当代,休声垂亿年。”表达的是对这位人物威望和功绩的高度评价,认为其影响力将跨越千秋。紧接着,“君臣今望之,犹若神人然。”则强调了这种崇拜感受,如同仰望神明一般。
接下来的“皇天昔降乱,国步多艰辛。”描绘了一段动荡的历史时期,而“海宇政摇荡,封疆托大臣。”则指出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才能的人物被委以重任,稳定国家。
随后的“召旻歌卒章,三复徒怆神。”可能是对一段往事的追忆或感慨,而“寇攘有厚赏,山林多贱贫。”则表现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在“小夫矜宠秩,持以傲寒士。”中,“小夫”可能是诗人自谦之词,这里表达的是对那些才华横溢、享受宠爱的人物保持一种超然和自尊的态度。接下来的“达人每大观,讵肯屈其志。”则是说真正有见识的人绝不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改变自己的志向。
“从人畏损名,不从斯逆耳。”表明了对那些害怕损害名声、不愿听取逆耳之言的人物的批评。紧接着,“肮脏每不容,委随多徇死。”则是说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那些坚持原则、不肯屈服的人往往会遭遇困境甚至死亡。
“孔明佐玄德,君臣称鱼水。”这里的“孔明”指的是诸葛亮,通过其辅佐刘备(玄德)的例子来形容理想中的君臣关系。而后,“田祖辅本初,愎谏昧良图。”可能是对历史上某位贤能之士的赞誉。
“蜀成鼎足势,卧龙名益都。”中,“蜀”可能指的是三国时期的蜀汉,而“鼎足”则形容其稳固的基础;“卧龙”则是诸葛亮的别称,这里赞美他在益州(今四川成都)的功绩。“袁丧官渡师,二臣随见屠。”可能是在叙述某次战役中的情景。
“女萝依青松,蔹蔓相绵延。”这里用到了“女萝”和“蔹蔓”这两种植物来形容友情的深长。紧接着,“岁暮饶雪霜,枝干犹萦缠。”则是说即使在岁末严寒的季节里,这些象征着友情的植物依然坚韧不拔。
“蔓草生毁垣,逢时亦芊芊。”表达了在破败的墙垣上长出的蔓草仍旧繁盛,与之前对友情的比喻相呼应。随后,“积雨毁垣坠,苕颖亦以乾。”则是说即使是积累的雨水冲毁了墙垣,剩余的碎片依然坚硬不屈。
“婉婉我良友,才具宜佐时。”表达的是对朋友的深情赞美,认为其才能适合辅佐当世。而“果敢无与前,议论有馀资。”则是说这位朋友在果断和勇敢方面超越了往昔,并且在讨论问题时总能留下余地。
最后,“功名可立致,要当慎其为。”告诫朋友要谨慎对待自己的功业与名声。紧接着,“吴橘北化橙,良玉贵不缁。”中的“吴橘”和“良玉”都是比喻高洁无暇之物,而“北化橙”则是一种在严寒环境下依然保持甜美的果实,这里用以赞美朋友的品德高尚。尾句“行矣保令图,怀哉丝路悲。”可能是在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憧憬。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精致的情感抒发以及深刻的人物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崇高评价和对其才能与品德的无限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