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水手亦何知,劝我祈釐伏峒祠。
伏峒祠神知我否,我生元不惯祈釐。
苍梧水手亦何知,劝我祈釐伏峒祠。
伏峒祠神知我否,我生元不惯祈釐。
这首明代诗人张吉的《桂林杂题十一绝(其一)伏峒祠》描绘了一个水手在苍梧之地向诗人建议祈求神灵庇佑的情景。"苍梧水手亦何知",开篇以疑问语气,暗示水手可能并不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接着,他提议去伏峒祠祈福,诗人则通过"伏峒祠神知我否"反问,表达了对自己是否能得到神明理解的不确定。最后两句"我生元不惯祈釐"直接揭示了诗人对祈福习俗的疏离和个性上的独立,流露出一种超脱或无奈的情绪。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深意,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诗人与水手对于信仰和祈求的不同态度,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于神灵信仰的普遍观念,以及个人内心的挣扎和选择。
忆初嫁君时,两情誓不易。
女训宁暂违,蘋蘩亦极力。
云何异初志,遂成参商隔。
新欢似桃李,旧爱变荆棘。
令德鲜不亏,妾身固不惜。
去去从此辞,出门泪横臆。
行路正迟迟,怕逢旧亲戚。
不辨东与西,一去复何适。
羞作水上凫,宁化山头石。
中心君岂知,百年誓贞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