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天时祸未回,生灵愁悴苦寒灰。
岂知万顷繁华地,强半今为瓦砾堆。
何事天时祸未回,生灵愁悴苦寒灰。
岂知万顷繁华地,强半今为瓦砾堆。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哀伤和废墟的景象,反映了作者对过去繁华如今荒凉场景的深切感慨。首句“何事天时祸未回”表达了对灾难持续不断的无奈与悲痛,天意似乎没有转变,灾祸依旧。在这里,“天时祸”指的是自然或命运带来的不幸,如战争、饥荒等。
“生灵愁悴苦寒灰”则是对人民生活困顿的描写。“生灵”指代普通百姓,“愁悴”形容他们内心的忧虑和不安,甚至到了极点,感受到的是深刻的痛苦。末了的“寒灰”更增添了一种绝望与凄凉的情绪,如同一颗颗冷冰的灰烬,失去了往日的温暖。
接下来的两句“岂知万顷繁华地,强半今为瓦砾堆”则是对过去与现在之间鲜明对比的描写。“万顷繁华地”形容的是曾经辉煌繁盛的地方,而“强半今为瓦砾堆”却揭示了这些地方如今已成废墟,一片荒凉。这里,“强半”意味着大部分,甚至几乎全部,都变成了满目疮痍的瓦砾。
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于历史沧桑、繁华不再的深切感慨,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无力感受。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篇描写废墟与哀伤心情的杰作。
婀娜江南大小姑,大姑从儿小从夫。
丫头如许尚从母,学绾云鬟撩月梳。
谚谓女生俱外向,丫头非有难婚相。
来婿曰赘嫁曰归,固不敢请岂无望。
云鬟久绾行且笄,长成不似从母时。
拟学小姑嫁夫去,又恐夫荡去不归。
夫去不归安所仰,终日望夫更惆怅。
不如老死作丫头,庶免春闺恶情况。
丫头休强笑望夫,世间梦想俱是妄。
女生愿有家,奴嫁理所宜。
出自父母命,奴岂敢固违。
既许吴氏子,又许蔡氏儿。
但有一女嫁,乃受两聘仪。
为奴父母者,不知意何斯。
业已许吴氏,复许蔡已非。
况卒蔡之弃,而复吴之归。
奴羞毅不行,父母固强之。
势不得自由,出门行迟迟。
欲哭声不出,欲语舌不随。
投江以自明,庶免世点嗤。
宁作有行鬼,无为不义妻。
皇天上无极,后土深莫涯。
区区奴之心,惟有此水知。
刘歆空裹头,冯道空捋髭。
或以雌视汝,汝犹不知雌。
张公笔与造化争,壁上蟠屈苍龙形。
爪牙鳞角俱峥嵘,苦犹未点双眼睛。
旁人骇见疑其故,古钥神机公自露。
龙眼已空睛更具,吐雾喷云恐飞去。
人初不以公为然,尝试点之龙形全,疾雷破壁龙上天。
吾骨雅似龙偃蹇,眼高已去天不远,变化犹须公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