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边人种麦,天际我归舟。
月色轻寒夜,笛声何处楼。
久晴人渴雨,倦仕我思休。
高士传闲看,东篱花正幽。
云边人种麦,天际我归舟。
月色轻寒夜,笛声何处楼。
久晴人渴雨,倦仕我思休。
高士传闲看,东篱花正幽。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美丽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忙碌官场的厌倦。
首句“云边人种麦,天际我归舟”中的“云边”,给人以广阔无垠之感,人们在这片辽阔之中耕作,显得异常渺小,而“我归舟”则表明诗人的内心已向往于归隐的生活。这里的对比,既映照出人间劳苦,也反衬了诗人对于自然与自由生活的追求。
接着,“月色轻寒夜,笛声何处楼”中的“月色轻寒”,营造了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而“笛声何处楼”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这里的“楼”可能是诗人心中理想的隐居之所,或者是他内心世界的一角。
“久晴人渴雨,倦仕我思休”一句,则通过对干旱与疲惫官场生活的对比,再次强化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这里的“久晴”象征着持续的乏味与烦躁,而“我思休”则是对内心世界的渴望。
最后,“高士传闲看,东篱花正幽”中的“高士”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他所仰慕的隐逸之士,而“东篱花正幽”则描绘了一种恬静而美好的生活状态。这里的“东篱”,通常象征着隐居的生活,而“花正幽”则增添了一份自然界中独有的宁静与和谐。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深深厌倦。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而有力,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