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知己入翰林》
《闻知己入翰林》全文
唐 / 贯休   形式: 古风

天骥头似鸟,倏忽四天下。

南金色如椹,入火不见火。

吾交二名士,遽立于帝左。

凤姿既出世,天意嘱在我。

奇哉子渊颂,无可无不可。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wénzhīhànlín
táng / guànxiū

tiāntóuniǎoshūtiānxià
nánjīnshènhuǒjiànhuǒ

jiāoèrmíngshìzuǒ
fèng姿chūshìtiānzhǔzài

zāiyuānsòng

翻译
天马头部像鸟,瞬间遍布四方天
南方金光如桑葚,即使投入火中也难见火光
我结识两位杰出人士,迅速成为帝王身边的人物
凤凰的姿态一旦显现,天意似乎寄托在我身上
你的赞美诗真是奇特,无论怎样都恰到好处
注释
天骥:天马,古代神话中的神马,象征速度和尊贵。
倏忽:形容极快,转瞬即逝。
南金色如椹:比喻南方的金色光芒如同桑葚般浓郁。
凤姿:凤凰的姿态,象征高贵和吉祥。
子渊颂:子渊的赞歌,可能指某人的诗篇或赞誉。
无可无不可:形容非常灵活,无论怎样处理都合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图景,其中“天骥头似鸟,倏忽四天下”两句形象地描述了天马奔腾于苍穹之上的雄姿。"南金色如椹,入火不见火"则是对贵重物品的描绘,它们甚至在烈火中也不受熔化,这里可能隐喻着诗人对于友人的珍视和赞美。

"吾交二名士,遽立于帝左"表达了诗人与两位德高望重之士结为知己,并因而获得帝王的宠信,站立在尊贵的位置。"凤姿既出世,天意嘱在我"则是说到诗人被赋予特殊使命,如同凤凰展现其不凡的姿态,体现了上天对诗人的寄托。

最后两句"奇哉子渊颂,无可无不可"中,“子渊”可能是指某位德行高尚之人,而“奇哉”表达的是诗人对此人的赞叹和惊讶。"颂"字表示歌颂,"无可无不可"则是说到这份颂扬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是极致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天马、贵金属等的描写,以及对知己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和个人的非凡价值的认同和自豪。

作者介绍
贯休

贯休
朝代:唐   字:德隐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生辰:832~912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
猜你喜欢

越州道中杂诗十三首·其十

扬雄窥圣域,何啻越距楚。

断然著成书,准易与论语。

古来文字学,似此奚足数。

谁谓千秋人,斯言果轻许。

(0)

延平林力道阁上观水二首·其二

要看春水拍天流,更为溪山一日留。

谁遣白云迷眼界,坐令归思入扁舟。

(0)

闻许景受上书被召二首·其二

男儿出处欲如神,莫谩将身过许人。

今日万人看中鹄,挟弓持矢且逡巡。

(0)

闲居·其一

湿云一片傍门垂,秋草盈庭绿未辞。

剥啄无声诗思懒,竹床方枕梦回迟。

(0)

送苏龙图知明州·其一

知君乡味忆吴馂,便逐轻鸥下急湍。

更使烟云有佳思,莫驱鼓吹傍湖山。

(0)

再用前韵寄璧公

直言曾许老盲聋,文物当年扫地空。

纵病且怀脩月手,更穷不顾拍张公。

长年眼作胡僧碧,旧赏花今何处红。

知有百年馀习在,略烦佳句愈头风。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