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问灵山一会禅,不知谁与佛言论。
灵山会里何曾说,只有阇梨独得闻。
僧问灵山一会禅,不知谁与佛言论。
灵山会里何曾说,只有阇梨独得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庭圭对禅宗大师震禅师的赞美之作,通过巧妙的构思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禅宗思想的精髓。
“僧问灵山一会禅,不知谁与佛言论。” 开篇以僧人提问的形式,引出灵山会上佛陀与弟子们讨论佛法的情景,暗含了禅宗追求直指人心、不立文字的精神。这里的“一会禅”并非实指某次具体的会议,而是泛指佛教中关于佛法的探讨与传承。
“灵山会里何曾说,只有阇梨独得闻。” 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在灵山会上,佛法的真谛并未通过言语直接传达给众人,而是通过阇梨(即禅师)这一媒介,将佛法的微妙之处传递给了听众。这里巧妙地运用了“独得闻”的表述,强调了禅宗中领悟佛法需要个人的直觉与悟性,而非依赖于外在的言辞或形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僧人的提问和对灵山会上佛法传播方式的描述,表达了禅宗重视内心体验和直觉理解的核心理念。它不仅赞美了禅师在佛法传承中的重要角色,也暗示了禅宗追求的是一种超越语言、直接触及心灵的智慧境界。
晓色初透东窗,醉魂方觉。
恋恋绣衾半拥,动万感脉脉,春思无托。
追想少年,何处青楼贪欢乐。
当媚景,恨月愁花,算伊全妄凤帏约。
空泪滴、真珠暗落。
又被谁、连宵留著。
不晓高天甚意,既付与风流,却恁情薄。
细把身心自解,只与猛拚却。
又及生、见来了,怎生教人恶。
青春何处风光好,帝里偏爱元夕。
万重缯彩,构一屏峰岭,半空金碧。
宝檠银釭,耀绛幕、龙虎腾掷。
沙堤远,雕轮绣毂,争走五王宅。
雍容熙熙昼,会乐府神姬,海洞仙客。
拽香摇翠,称执手行歌,锦街天陌。
月淡寒轻,渐向晓、漏声寂寂。
当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