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招真观图》
《招真观图》全文
元 / 杨载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欲学无为道,来居小有天。

精神消物怪,采色变风烟。

恬憺知天德,虚无象帝先。

高风何特达,古迹尚流传。

地涉鸿荒表,山开混沌前。

谷幽疑鬼聚,峰巧类人镌。

叠起三重阁,分流百道泉。

岩穿留虎迹,石冷逗蛟涎。

放浪曾无日,遨游未有年。

古经披览罢,毛骨为醒然。

(0)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杨载的《招真观图》描绘了一幅隐逸与修行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招真观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氛围。

首句“欲学无为道”,点明了诗的主题——追求无为之道,即道家哲学中强调的顺应自然、不强求的境界。接着“来居小有天”一句,以“小有天”这一道教术语,形象地描绘了招真观所在之地仿佛是人间仙境,充满了超凡脱俗的氛围。

“精神消物怪,采色变风烟”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观内的清静与和谐,精神的纯净能够消除外界的邪气,色彩的变化也反映了风与云的自然变换,暗示着观内环境的超凡脱俗。

“恬憺知天德,虚无象帝先”则表达了对自然法则和宇宙本源的深刻理解,通过内心的平静与空灵,感知到天地间的至高真理。

“高风何特达,古迹尚流传”赞美了招真观的独特魅力与悠久历史,其高尚的道德风尚与古老的遗迹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地涉鸿荒表,山开混沌前”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招真观所处之地远离尘嚣,仿佛位于天地初开之时,充满了神秘与原始之美。

“谷幽疑鬼聚,峰巧类人镌”描绘了观内山谷的幽深与奇特,仿佛聚集了鬼神之灵,而山峰的形状则如同人工雕琢,展现出自然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叠起三重阁,分流百道泉”展示了招真观建筑的层次与水系的丰富,三重阁楼错落有致,百道泉水潺潺流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动的景观。

“岩穿留虎迹,石冷逗蛟涎”通过自然界的动物痕迹,进一步强调了观内环境的原始与野性,同时也增添了神秘与活力。

“放浪曾无日,遨游未有年”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逍遥生活的向往,即使在招真观这样的修行之所,也能感受到无拘无束的乐趣。

“古经披览罢,毛骨为醒然”最后两句总结了诗人对道家经典的学习与领悟,内心得到了极大的启发与觉醒,毛骨悚然,既是对知识的敬畏,也是对自我心灵的震撼。

整体而言,《招真观图》不仅是一幅描绘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的画卷,更是一首蕴含哲理与情感的诗歌,通过对招真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宇宙、人生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作者介绍
杨载

杨载
朝代:元   字:仲弘   籍贯:浦城(今福建浦城县)   生辰:1271—1323

杨载(1271—1323)元代中期著名诗人,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字仲弘,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延祐二年进士,授承务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杨载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 
猜你喜欢

题石室并和澹庵·其九

黄陈五合不劳舂,食罢无营一似慵。

麋鹿往还溪上路,白云开合面前峰。

(0)

送僧游天台·其二

天台五百尊者,受尽秀峰供养。

更引秀峰禅和,费他草鞋拄杖。

初说石梁横空,次誇圣灯明亮。

元来不是好心,只要递相欺诳。

烦公勘破归来,领过不消一状。

(0)

刘世美宅新架诗礼堂莱衣阁来薰台游息轩养心斋以五偈赠之·其五

心惑由多技,养之先欲正。

纷然万化涂,廓尔大圆镜。

(0)

谢颜庵主拄杖

拄杖一枝,苍龙出水。大流激湍,众峰齐峙。

(0)

送空兄·其二

衲僧杖子天然别,千里万里一条铁。

点著闽山即便回,敢保老兄犹未彻。

(0)

与王君慕韩同游竹峰山寺辟东轩小坐山翠万重环列左右俯视帆影片片从槛底飞过即景觅韵爰纪以诗不暇计其句之工拙也·其一

石磴欹斜接翠微,林烟深处款禅扉。

山僧喜客扶筇出,野鸟惊人破雾飞。

塔外天光低极浦,檐前蕉影蔽斜晖。

开轩欲借蒲团坐,四大皆空说恐非。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