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宋瓷箫歌》
《宋瓷箫歌》全文
清 / 邵堂   形式: 古风

未央瓦甒缺不全,隗嚣宫碗霾寒烟。

?珑陶器出天水,绣匣珠襦话惘然。

刻箫以玉亦以铁,范土抟沙妙逾绝。

一枝直干遏行云,十指春寒弄晴雪。

图画清明记上河,樊楼镫火夜阑多。

参差织手当窗奏,窈窕娇喉背镜歌。

牟驼冈下烽烟逼,从此箫身陷榛棘。

一曲残山剩水声,千龄雨过天青色。

惜不招邀汪水云,金台秋老话斜曛。

长携雪窖冰天坐,如响青嵩碧洛闻。

花瓷昔制陶人手,遗事宣和未曾有。

青城应唱念家山,紫玉曾吹《折杨柳》。

野火寒郊万劫灰,山河破碎剩箫材。

官哥柴汝知何似,筝笛笙簧倍可哀。

红愁碧恨春无主,月冷陶丘蚀风雨。

不知埏埴纪何时,此亦中原乾净土。

(0)
鉴赏

这首清朝诗人邵堂的《宋瓷箫歌》是一首描绘古代艺术品与历史沧桑的诗。首句“未央瓦甒缺不全,隗嚣宫碗霾寒烟”以未央宫的残缺瓦器和隗嚣宫的冷寂景象起笔,暗示历史的变迁。接着,“?珑陶器出天水,绣匣珠襦话惘然”赞美了天水地区的精美陶瓷,以及其中蕴含的故事和回忆。

“刻箫以玉亦以铁,范土抟沙妙逾绝”描述了制作箫的过程,技艺高超,超越寻常。“一枝直干遏行云,十指春寒弄晴雪”则形象地刻画了箫的形态和演奏者在寒冷中带来的音乐之美。

“图画清明记上河,樊楼镫火夜阑多”借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夜景,映衬出箫声的深远影响。“参差织手当窗奏,窈窕娇喉背镜歌”描绘了女子在窗前纺织和镜前唱歌的场景,增添了诗意。

后半部分转向箫的命运变迁,“牟驼冈下烽烟逼”象征战乱,“一曲残山剩水声”表达箫在乱世中的孤独。诗人感慨“惜不招邀汪水云,金台秋老话斜曛”,表达了对箫音未能流传的惋惜。

结尾部分,“长携雪窖冰天坐,如响青嵩碧洛闻”想象自己在寒冷之地聆听箫声,而“花瓷昔制陶人手,遗事宣和未曾有”则追溯到宋朝的陶瓷工艺。最后,诗人感叹“山河破碎剩箫材”,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箫这种乐器承载的文化价值的深沉思考。

整首诗以箫为线索,融合了历史、艺术、战争与个人情感,展现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作者介绍

邵堂
朝代:清

邵堂,字无斁,号子山,青浦人。嘉庆丁丑进士,官汜水知县。有《大小雅堂集》。
猜你喜欢

浒西庄春日行乐词·其二

金马当朝彦,银鱼隔岁焚。

高楼丹凤麓,閒卧碧山云。

湘瑟春风度,秦筝月夜闻。

太平无一事,只合醉朝曛。

(0)

送李献吉饷军宁夏·其一

远道青骢何蹴踏,高柳玄蝉苦嘈咂。

送君先忆见君时,蓟门春日啼莺合。

(0)

挽李献吉用曹太守韵·其二

花开复花落,白发悲青春。

凤去遗修竹,琴张栖暗尘。

精魂如不死,上为列星辰。

思君不可见,泪落沧江津。

(0)

署事薇垣夜坐偶作

衰病谁堪百虑并,偶来一榻坐残更。

文章合是西厅事,簿领何烦别署名。

高阁风传疏漏下,虚庭露洗暗凉生。

多情惟有霜台月,还向薇垣照独清。

(0)

陪万五溪学宪至雁山

雁山山下惠风和,野老追随使节过。

海气尽消波色定,楝花才落鸟声多。

林烟漠漠春将别,世路纷纷发易皤。

借取僧房同一宿,夜凉明月下庭柯。

(0)

太白楼宴集

沇水流百折,遥将淮泗通。

凭阑俯澄练,千丈湛长空。

一线西北来,窈窕入齐东。

中流连万艇,天际引孤篷。

秋风忆张翰,把钓想任公。

共将千里目,遥送两征鸿。

飘飘归海裔,望望去无穷。

如何羁旅人,安得羽翼丛。

乘云访赤松,登天揽六龙。

为我驻玄发,鍊液美姿容。

身将黄鹤侣,心与白云从。

岂能学长卿,犊鼻归临邛。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