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晓拿舟东去。细看荷花乘露。红绿总吹香。
一般凉。会享人天清福。休把两眉轻蹙。
谁道做神仙。戴貂蝉。
拂晓拿舟东去。细看荷花乘露。红绿总吹香。
一般凉。会享人天清福。休把两眉轻蹙。
谁道做神仙。戴貂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晨泛舟东行,欣赏荷花的景象。诗人细看荷花,不仅赏心悦目,还能感受到荷叶上承载着露珠的清新。红色的荷花与绿色的荷叶交相辉映,在微风中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带来一种凉爽的感觉。
"会享人天清福"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享受这份自然之美而感到欣喜和庆幸。紧接着,"休把两眉轻蹙"则是在劝慰读者或自己,不要因为琐事而皱起眉头,应放宽心情,尽情享受这一刻的宁静与美好。
最后两句"谁道做神仙。戴貂蝉"富含哲理,通过对比世人对于神仙形象的想象(通常是超脱尘世、拥有特殊装饰,如貂蝉)和诗中描绘的现实生活场景,诗人在质疑什么才是真正的“做神仙”。这里的“戴貂蝉”可能指的是世俗对于神仙的外表装扮,而非内心的自由与超脱。诗人似乎在说,真正的快乐和超脱并不是通过外物装饰得来的,而是在于平凡生活中发现美好,与自然和谐相处。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对早晨自然之美的一种赞美,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于如何寻求内心平静与自由的深刻思考。
丹青明灭,霜著谁家树。满眼风光向谁许。
送寒鸦万点,流水孤村,归来晚,月影三人夜舞。
金英秋已老,蜡缀寒葩,空里时闻暗香度。
任一枝瓶小,数点钗寒,佳人笑,饮尽床头玉露。
看纱窗、红日上三竿,把蝶影捎空,在花深处。
青铜昏水面,乌帽裹山头。
风涛如此,天公作意巧相留。
常记垂虹晚渡,卧看菰蒲烟雨,屈指十三秋。
恍若华胥梦,无语下西楼。翠翻空,寒入座,不禁愁。
五弦弹尽,隐隐天末暮虹收。
欲伴渔翁钓艇,欸乃一声江上,寒碧点轻鸥。
无人阻归兴,直欲迈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