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眼丹青忽自惊,玉台形我我何形。
石田虽有千金贶,老子都疑一世名。
到眼丹青忽自惊,玉台形我我何形。
石田虽有千金贶,老子都疑一世名。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沈石田作玉台图题诗其上见寄次韵以复》描绘了一幅令人眼前一亮的艺术画面,诗人被沈石田所绘的玉台图深深打动。他惊叹于画中的美,同时也反思自我在画中形象的呈现,暗示了艺术对个体的反映与超越。
"到眼丹青忽自惊",诗人一见到这幅画就被其生动鲜明的色彩和艺术魅力所震撼,仿佛心灵受到触动,不由自主地感到惊讶。"玉台形我我何形",这里的“玉台”可能象征着高洁或理想的境地,诗人借此思考自己在这样一幅作品中的形象,是否能展现出真实的自我,或者只是被艺术美化的一种象征。
"石田虽有千金贶",“石田”可能是对画家沈石田的敬称,而“千金贶”则赞美了画的价值,暗示这幅画如同千金之宝。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沉醉于世俗的名声,“老子都疑一世名”,他反而对这种名声有所怀疑,认为真正的艺术价值超越了一时的赞誉,更在于它能否触动人心,引发深刻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观画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个人在艺术世界中定位的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艺术独立性和精神追求的重视。
丁丑孟冬吉,湛子辟烟霞。
虽非鹿门胜,亦携庞公家。
乃开正义堂,乃建崇经楼。
乐阁在堂前,茹芝在楼头。
有亭面西壁,丽泽双泉北。
退轩后洞居,峻洁垂虹侧。
亦或考金钟,亦或击石鼓。
前抚卧龙吟,后引九龙舞。
七曜明天经,三水察地理。
俯仰参两间,其道一而已。
为苍生起问,谁是江左风流人物。
把酒新亭,教我辈留得,江山半壁。
歇浦晨经,函关宵度,衿袖皆风雪。
虬髯人去,此间偏有豪杰。
遥忆范蠡当年,五湖舟稳,载西施俱发。
丝竹中年应屏尽,祇是盛名难灭。
未愧卢前,且居王后,镜里添华发。
相思万里,孤心一片明月。
文彩机云后。六十年、通家孔李,交情依旧。
玉貌亭亭人宛在,茗碗炉香消受。
是名手、丹青绘就。
一笑临风轻富贵,俨萧疏、陶令门前柳。
案头牍,尊中酒。于公治狱传人口。
早判将、申韩凉薄,龚黄仁厚。
点染烟霞供啸傲,万斛扫除尘塘。
云中水、洞天别有。
独我荒庄惭弱植,阅沧桑感触兴亡又。
昔音稚,今衰叟。
莽苍一帆去,游兴惬奇怀。
生公石上高踞,说法讲台开。
休问当年霸业,剑气而今销歇,遗恨满蒿莱。
顽石作人语,吾亦待君来。平生愿,供布袜,与青鞋。
林泉千古风月,终竟属吾侪。
多少英雄儿女,一例山丘尘土,短碣共长埋。
欲绊飞仙住,江月酹余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