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粟花开又别家,蘑芜绿上小窗纱,粉墙西去即天涯。
白雨偷将春令换,黄昏惯使客心邪,愁来那得好山遮。
莺粟花开又别家,蘑芜绿上小窗纱,粉墙西去即天涯。
白雨偷将春令换,黄昏惯使客心邪,愁来那得好山遮。
这首《浣溪纱·春怨》由明末清初诗人曹溶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离愁别绪的画面。
首句“莺粟花开又别家”,以莺粟花的盛开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即将离开家园,踏上旅途。莺粟花的美丽与离别的哀愁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
接着,“蘑芜绿上小窗纱”一句,通过绿意盎然的蘑菇和装饰着窗户的纱帘,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细腻情感。蘑菇的生长与窗户的装饰,都成为了春天生命力的象征,与主人公即将远离的现实形成对比,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粉墙西去即天涯”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粉墙代表了主人公即将离开的家园,而“西去”则意味着旅程的开始,与“即天涯”相呼应,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未知世界的向往与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下半阙“白雨偷将春令换,黄昏惯使客心邪”中,“白雨”不仅描绘了春雨的景象,也暗喻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春雨的“偷”字,赋予了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色彩,表现出时间不自觉地改变一切的无奈。而“黄昏”则是夜晚的前奏,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和新的开始,同时也是孤独和思乡情绪的触发点,让客居他乡的人内心更加复杂和矛盾。
最后,“愁来那得好山遮”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主人公面对离愁别绪时的无助和无奈。好山虽能遮挡视线,却无法阻挡内心的愁绪,形象地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整体而言,《浣溪纱·春怨》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成功地捕捉了春日离愁的微妙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观察和对人生离合的深刻思考。
落照苍然,空掩映、荒台数尺。
忆当日、君臣之际,悲哉昌国。
七十二城如解箨,功成翻削英雄色。
读先生、一纸报燕书,为沾臆。碣石畔,风萧瑟。
即墨下,牛腾掷。笑安平奇计,儿童能识。
骑劫庸才何足道,可怜战血凝深碧。
问千金、马骨倩谁埋,邯郸陌。
蟾窟分霜,蜂窠借蜡,沉烟重捣瑶房。
好写鲛绡,休教零落天香。
盈盈钿肌微润,似汉娇、乍试新妆。
料此后,便人间天上,同舞霓裳。
词客南田何处,只一枝仙影,苦费诗肠。
金粟前身,恒娥犹识清狂。
花阴如梦花魂冷,算如今、合伴檀郎。
还溯远,想当年秋满玉堂。
记闹红一舸乍相逢。隔浦见惊鸿。
且开帘过酒,悬灯照夕,同话飘篷。
芳字尊前低问,笑指露蕖红。
偷眼鸳鸯戏,密意先通。
佳约从来都误,剩鳞笺长短,鸥梦惺忪。
便吟湘赋楚,难写旧欢悰。
认罥索、那回纤影,引相思、只在步莲中。
空赢得、冷香俊句,歌断花风。
凭高有客沾襟,苍茫胜迹空延伫。
榕阴不断,鹧鸪飞上,越王台树。
香浦鱼沉,珠江雁杳,花田无主。
算由来闲气,英雄粉黛,一般到,销魂处。
唤起柔情侠骨。定相怜,客愁孤注。
韶光正好,为谁掷向,蛮烟蜑雨。
双髻扶头,十眉连手,欲留难住。
任千金散尽,只携宝剑,陆生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