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符祇苑由来久,岩有佛居合号灵。
岂必吴中八面塔,请看历下五花亭。
松因摩顶今听法,泉自渡杯古泻渟。
别馆近旁堪一宿,清虚端足谧神形。
玉符祇苑由来久,岩有佛居合号灵。
岂必吴中八面塔,请看历下五花亭。
松因摩顶今听法,泉自渡杯古泻渟。
别馆近旁堪一宿,清虚端足谧神形。
这首诗描绘了灵岩寺的庄严与宁静之美。首联“玉符祇苑由来久,岩有佛居合号灵”以“玉符祇苑”开篇,暗示灵岩寺历史悠久,岩壁之上供奉着佛像,其灵性非凡。接着,“岂必吴中八面塔,请看历下五花亭”一句,诗人巧妙地将灵岩寺与吴中的名塔相对比,强调灵岩寺的独特之处,并以“五花亭”作为例证,进一步突出其景致之独特。
颔联“松因摩顶今听法,泉自渡杯古泻渟”则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赋予了灵岩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松树仿佛在倾听佛法,泉水似乎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淌,这些生动的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也暗喻了佛法的深远与不朽。
颈联“别馆近旁堪一宿,清虚端足谧神形”点明了灵岩寺周边环境的幽静与宜人,适合人们在此驻足休憩,心灵得以平静。这一联通过“别馆”和“清虚”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灵岩寺的宁静氛围,让人感受到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祥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灵岩寺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宗教文化魅力与自然景观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和谐共生景象的赞美与向往。
君不见山上石,可以支明堂而柱宣室。
又不见石上泉,可以苏大旱而致丰年。
君隐非山隐于市,安有万丈苍崖千丈水。
自言掇拾累巉岩,更复停潴引清泚。
朝霏淡淡苔藓生,暮雨潇潇蛙黾喜。
餐松啖柏吾齿可以砺,誉尧非桀吾耳可以洗。
君家鼻祖子荆子,千年家法应如此。
一丘一壑真自足,坐守风烟终局促。
欲友子驾两黄鹄,香炉峰头看飞瀑。
一器集百蚋,分寸争营营。
醉乡有太古,长年乐升平。
尚不知揖让,固应无战争。
吾尝涉其境,信美不可名。
遗我度世方,南游酿沧溟。
蟠桃以供核,钓鲸为之羹。
小醉五百年,大醉三千龄。
俟其变桑田,翩然却归耕。
我耕不艺秫,还以供瓶罂。
哀哉彼众狂,何不促我行。
汝行未宜远,小驻中山程。
中山有神醪,千日醉不醒。
三十六番醉,亦足了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