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百宁云寿,诸孤况尚孩。
老天徒有眼,嘉木不为材。
吊鹤盘云下,啼乌入夜哀。
谁怜千里雁,孤影独徘徊。
半百宁云寿,诸孤况尚孩。
老天徒有眼,嘉木不为材。
吊鹤盘云下,啼乌入夜哀。
谁怜千里雁,孤影独徘徊。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邓林所作的《哭先兄三首》中的第二首,表达了对已故兄长深切的哀思与怀念。诗中通过描绘一系列凄凉的景象,如“半百宁云寿”、“诸孤况尚孩”、“老天徒有眼,嘉木不为材”,以及“吊鹤盘云下,啼乌入夜哀”,生动地展现了失去亲人后的悲痛心情和对逝者的追忆。
“半百宁云寿”,以“半百”暗示兄长年岁已高,却不幸离世,表达了对兄长生命的惋惜。“诸孤况尚孩”,点出家中还有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增加了家庭的悲痛与责任。“老天徒有眼,嘉木不为材”,借自然界的不公,暗喻兄长生前虽有才华却未得施展,命运多舛。
“吊鹤盘云下,啼乌入夜哀”,通过鹤与乌鸦的哀鸣,进一步渲染了哀悼的氛围,鹤的盘旋和乌鸦的啼叫,都是自然界对逝者哀悼的表现。最后,“谁怜千里雁,孤影独徘徊”,以千里雁的孤独身影,象征着诗人自己在失去兄长后内心的孤独与彷徨,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寄托了对逝者的哀思,同时也反映了诗人面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翠眉重扫。后房深、自唤小蛮娇小。
绣带罗垂,报浓妆才了。堂虚夜悄。
但依约、鼓箫声闹。一曲梅花,尊前舞彻,梨园新调。
高阳醉、玉山未倒。看鞋飞凤翼,钗梁微袅。
秋满东湖,更西风凉早。桃源路杳。
记流水、泛舟曾到。桂子香浓,梧桐影转,月寒天晓。
多病刘郎瘦。最伤心、天寒岁晚,客他乡久。
大舸翩翩何许至,元是高阳旧友。
便一笑、相欢携手。
为问武昌城下月,定何如、扬子江头柳。
追往事,两眉皱。烛花细剪明于昼。
唤青娥、小红楼上,殷勤劝酒。
昵昵琵琶恩怨语,春笋轻笼翠袖。
看舞彻、金钗微溜。
若见故乡吾父老,道长安、市上狂如旧。
重会面,几时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