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梦里撮虚空,要显盲参离相通。
色即是空空是色,色空不异体还同。
教人梦里撮虚空,要显盲参离相通。
色即是空空是色,色空不异体还同。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印肃所作的《颂古九十八首》中的第八首。它以禅宗的修行理念为背景,探讨了色与空的哲学概念。"教人梦里撮虚空",意指引导人们在梦境中领悟虚无的真理,暗示修行者需超越日常感知,触及超越物质的境界。"要显盲参离相通",则强调通过直觉和顿悟而非视觉认知来理解和连接这种色空关系。
"色即是空空是色",借用佛教术语,指出世间万物的颜色和形态(色)本质上都是空无,而空性(空)也是一种存在状态,两者并非二元对立,而是相互依存,互为显现。"色空不异体还同"进一步深化这一观点,说明色与空并非两个独立实体,而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层面,彼此不可分割。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禅宗关于世界本质的深刻见解,鼓励修行者通过内心体验来洞悉宇宙的真相。
昔公立螭坳,秉笔罔不书。
及乎上谏坡,论议无日虚。
直言有不雠,柴桑念归欤。
高卧属几日,朱轓起阎闾。
政成合入奏,返直承明庐。
如何更持节,未使经纶摅。
上心岂无谓,劳公重皇居。
吏恶必剪刈,士良必吹嘘。
此自宰相事,于公定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