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径苍苔过客稀,疏钟才动暝烟飞。
轻敲竹院残僧返,乱落松花一鹤归。
夜静石灯分佛火,春寒山罽借禅衣。
上方万籁闻俱寂,但有经声出翠微。
满径苍苔过客稀,疏钟才动暝烟飞。
轻敲竹院残僧返,乱落松花一鹤归。
夜静石灯分佛火,春寒山罽借禅衣。
上方万籁闻俱寂,但有经声出翠微。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春日山中寺院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首句“满径苍苔过客稀”便营造出一种荒凉而又静谧的氛围,暗示了寺院的偏僻与人迹罕至。接着,“疏钟才动暝烟飞”一句,通过钟声和暮霭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来临的寂静与神秘。
“轻敲竹院残僧返”描绘了僧侣在竹林小院中轻轻敲门的情景,与前文的“过客稀”形成对比,凸显了寺院生活的简朴与和谐。“乱落松花一鹤归”则以鹤的归来,象征着自然与生命的和谐共存,同时也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与灵性。
“夜静石灯分佛火,春寒山罽借禅衣”两句,通过石灯与佛火的映照,以及僧人穿着的山罽(一种粗布),展现了寺院内独特的宗教氛围与生活状态。这里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庄严与朴素,也反映了僧侣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尊重。
最后,“上方万籁闻俱寂,但有经声出翠微”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更为深远的意境。上方,即指寺院的高处,此处万籁俱寂,唯有经声从翠绿的山间传来,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也寓意着佛法的深远与超脱。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寺院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心灵净化的境界,让人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宁静与平和。
抱疾伏田里,晨昏结烦忧。
如彼衣上垢,岁久不可漱。
忽闻车马音,来过吾庐幽。
相见一长恸,悲风为迟留。
张灯具餐饭,涕泗稍复收。
南堂夜相对,油然破离愁。
虽无盈樽酒,清论代献酬。
高篇璨成诵,输写殊不休。
婆娑双凤凰,飞舞光彩浮。
忽然变瑰怪,风霆拔金虬。
倾听魄已悸,何暇测其由。
君家门阀大,先世勤令猷。
晋公典册文,太尉廊庙谋。
子孙今多才,信矣阴德流。
还辕欲何语,赠子诗聿修。
崔侯朝从西邑归,面有矜色口且咨。
云得高士陈其姓,非向可见所庶几。
尝登于朝最吏课,一旦去之心甚怡。
颍阳古观三日语,坐见月出青松枝。
深穷性命识原本,论议纯一无瑕疵。
周通旁畅未始极,曾不与道相乖违。
陈虽平生所未识,以子而誉信不疑。
向风长想日复夜,膏车秣马吾其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