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未作去年花,天宇空明雁影斜。
忽上溪桥见颜色,不施朱粉似东家。
陈根未作去年花,天宇空明雁影斜。
忽上溪桥见颜色,不施朱粉似东家。
这首诗描绘了冬末春初时节,梅花悄然绽放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展现了梅花在寂静天地中的独特魅力。
首句“陈根未作去年花”,巧妙地运用了“陈根”这一意象,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梅花并未在去年开放,而是静静地等待着冬去春来,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坚韧的生命力。
第二句“天宇空明雁影斜”,通过广阔的天空和南归的大雁,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宁静的氛围。大雁的飞行轨迹与地面形成斜线,与梅花的静默相对比,更显出梅花独立于世的高洁形象。
第三句“忽上溪桥见颜色”,描绘了诗人偶然间在溪桥之上发现了梅花的踪迹。这里的“忽”字,表达了惊喜与意外之感,仿佛是大自然的馈赠,让诗人得以一睹梅花的风采。
最后一句“不施朱粉似东家”,将梅花比作未经修饰的邻家少女,强调了梅花自然、纯净之美。这里的“东家”既指邻家少女,也暗喻梅花本身的清雅脱俗,无需任何外在装饰,自有一种吸引人的魅力。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赞美之情。通过对比与比喻,诗人成功地传达了梅花独立、高洁的品格,以及自然界中生命力量的顽强与美丽。
建古求亡子,寓意一何疏。
除道声出师,老将定胡卢。
满座语更发,谁是囊中珠。
平生不少贷,鲜不相谓迂。
定分固有来,跛鳖参乘驹。
执别才几日,眷眷瞻云衢。
破碎物役尔,此理君何如。
危步上杰观,畴昔相携扶。
成兹尘外趋,感慨反不舒。
收我漏尽景,课君种树书。
开山一百里,玉粒随香菹。
闭口不复语,早晚同归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