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鼓兮吹箫,迎我龙兮山椒。
龙之都兮何所,泉渊渊兮石为户。
叩龙车兮乞灵,龙不出兮我心若酲。
我心若酲兮龙宁勿聆。
我叩龙兮龙恤,风旋波兮龙出。
龙之出兮福予,变旱熯兮为澍。
龙为澍兮我弗饥,返山椒兮云旗,风泠然兮龙归。
伐鼓兮吹箫,迎我龙兮山椒。
龙之都兮何所,泉渊渊兮石为户。
叩龙车兮乞灵,龙不出兮我心若酲。
我心若酲兮龙宁勿聆。
我叩龙兮龙恤,风旋波兮龙出。
龙之出兮福予,变旱熯兮为澍。
龙为澍兮我弗饥,返山椒兮云旗,风泠然兮龙归。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祭祀龙神的仪式与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神话色彩和民间信仰的氛围。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人们在山巅迎接龙神的壮观场面,以及祈求龙神降福于人间的虔诚心情。
首句“伐鼓兮吹箫,迎我龙兮山椒”以强烈的节奏感开篇,鼓声与箫音交织,营造出热烈而庄重的气氛,预示着龙神即将降临。接着,“龙之都兮何所,泉渊渊兮石为户”两句,将龙神的居所描绘得神秘莫测,泉渊深邃,石门紧闭,增添了故事的神秘感。
“叩龙车兮乞灵,龙不出兮我心若酲”表达了人们对龙神的敬畏与期待,通过敲击龙车来祈求龙神显灵,但当龙神未现时,人们的心中充满了忧虑,如同醉酒般迷惘。这种情感的细腻描绘,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我心若酲兮龙宁勿聆,我叩龙兮龙恤,风旋波兮龙出”则展现了人们坚持不懈的祈愿,最终感动了龙神,使得风起浪涌,龙神现身。这一转折不仅体现了人类对自然力量的崇拜,也反映了人们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
“龙之出兮福予,变旱熯兮为澍”描述了龙神降福于人间的场景,从干旱变为雨水充沛,象征着丰收与繁荣的到来,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
最后,“龙为澍兮我弗饥,返山椒兮云旗,风泠然兮龙归”描绘了龙神离去的景象,虽然离开了人间,但留下了丰沛的雨水,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同时也以云旗和清风作为告别的方式,充满了诗意与浪漫。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人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