蹙啸延清籁,长谣集绪风。
岭云偏向北,郁水亦流东。
地切三边戍,天开万寿宫。
飞仙挟明月,应得到崆峒。
蹙啸延清籁,长谣集绪风。
岭云偏向北,郁水亦流东。
地切三边戍,天开万寿宫。
飞仙挟明月,应得到崆峒。
这首明代诗人黄佐的《草堂避暑四首(其三)》描绘了夏日静谧而富有自然意趣的画面。首句“蹙啸延清籁”通过“蹙啸”(轻声吟啸)来迎接清脆的自然之声,展现出诗人对清凉环境的向往和享受。次句“长谣集绪风”则寓言般地表达诗人让思绪随风飘荡,心境悠然。
接下来,“岭云偏向北,郁水亦流东”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山岭上的云彩似乎有意向北移动,而江水也顺应自然流向东方,展现了天地间的和谐与流动之美。
“地切三边戍,天开万寿宫”两句则转而描绘地理形势,暗示草堂所在之地靠近边防要塞,但又因皇帝的万寿宫而显得庄重和尊贵。
最后,“飞仙挟明月,应得到崆峒”以神话传说收尾,想象仙人乘着明月飞翔,直抵仙境崆峒,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理想境界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融合了个人心境与地理景观,展现出诗人避暑草堂中的闲适与遐想。
结茅远人村,破屋水半扉。
凉叶堕清响,空山转斜晖。
微官卧江汊,素心久依依。
十年天涯秋,摇落月芳菲。
马蹄岁月去,梦蝶东南飞。
平生丘壑志,有言辄乖违。
不如孤征鸿,春风自知归。
木落江城风露寒,坐惊芳岁逼彫残。
晚来自爱一杯暖,老去元无九日欢。
拟借灵均兰作佩,尚馀陶令菊堪餐。
平生遍插茱萸处,短梦悠悠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