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富道谊,卷藏无所施。
端笏拜上官,十年走阶墀。
人皆为嗟惋,君独安且怡。
又执考书去,当衡谁与知。
无悔富道谊,卷藏无所施。
端笏拜上官,十年走阶墀。
人皆为嗟惋,君独安且怡。
又执考书去,当衡谁与知。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友人张兢无悔即将离别的送别之情。其中,“富道谊”表明朋友在学问上颇有积累,但又感到“卷藏无所施”,意指学识无法得到施展。“端笏拜上官,十年走阶墀”则形象地描述了张兢的仕途经历,他在朝堂之上恭敬地向高官行礼,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官场中辛勤地努力。
然而,“人皆为嗟惋,君独安且怡”一句却透露出一种对比,众人对于张兢的离去感到悲伤,而他本人则显得异常平静和满足。这不仅展现了张兢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朋友境遇的深刻理解。
最后,“又执考书去,当衡谁与知”则表达了对知识传承的重视。张兢即将带着他的学问离去,诗人在这里暗示,真正能够理解他学问价值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这不仅是一种送别之情的流露,也是对知识交流与传承的一种深沉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张兢无悔离别场景的描绘,以及对其学识和人生态度的赞赏,展现了作者对于友谊与学问两方面的情感寄托。
我闻九华名,未登九华峰。
睨视百里外,烟翳尝冥濛。
快意一披抉,几欲挟长风。
庶识真面目,高下俱迎逢。
飞雪如有意,未积先消融。
凌晨展清眺,万里开晴空。
炯然明吾眸,洗出青芙蓉。
未暇窥杳眇,固已领其宗。
忆昔访庐阜,妙处尝支筇。
景遇可题品,一一归诗筒。
九华名此邦,挺挺诸山雄。
若欲于五老,优劣定其中。
窃比之孔门,等级回与雍。
未敢谓覈论,折衷章泉翁。
儿愿岁岁登斯堂,再拜为亲扶寿觞。
近思去岁生日时,膝下罗列儿孙行。
更愿明年似今日,酒面菊花如意黄。
人间富贵谁不愿,儿只愿寿长且康。
田园薄有可衣食,但要作善思无疆。
生涯淡淡随分过,不逐势利常奔忙。
初非熊经慕仙术,自是日月閒中长。
天赋清奇古容貌,精神矍铄筋骨彊。
今朝捧酒祝亲意,不知何者堪比方。
欲将吾亲比松柏,松柏老不禁风霜。
欲将吾亲比龟鹤,龟龄鹤算终可量。
溪北柱石山峨峨,蟠根结据由洪荒。
家居山下不记年,永与山石同苍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