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闻闽中瘴大作,不间村原与城郭。
全家十口一朝空,忍饥种稻无人穫。
共言海上列城好,地冷风清若蓬岛。
不见前年东海头,一夜潮来迹如扫。
近闻闽中瘴大作,不间村原与城郭。
全家十口一朝空,忍饥种稻无人穫。
共言海上列城好,地冷风清若蓬岛。
不见前年东海头,一夜潮来迹如扫。
这首诗描绘了福建地区因瘴气肆虐导致的悲惨景象。诗人以“近闻闽中瘴大作”开篇,点明了事件发生的地点和背景。接着,“不间村原与城郭”一句,形象地展现了瘴气无孔不入,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全家十口一朝空”,描述了家庭成员在短时间内全部离世的悲剧,表达了对生离死别的深切哀痛。“忍饥种稻无人穫”,则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灾难时的无助与绝望,即使辛勤劳作,也无法收获成果,饥饿与死亡的威胁笼罩着整个社会。
“共言海上列城好,地冷风清若蓬岛”,通过对比,突出了福建沿海地区相对较好的生活环境,与内陆地区的灾难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于逃离苦难、寻找避难所的渴望。
最后,“不见前年东海头,一夜潮来迹如扫”,用海潮的突然来袭比喻灾难的突如其来,强调了灾难的不可预测性和毁灭性。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对比,深刻反映了元代福建地区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朝色将霞,染红未已,天际乌云深浅。
渐渐梧桐树,泪痕样、泻出啼珠万点。
寒随老至愁多梦怯,身世磨牛转转。
白露今朝节,叹物华换了,秋边人远。
摇落见江关,漂零岁晚。各各燕山吴苑。
七度哀蝉曲,凉叶下,顾影银屏双掩。
遥望蒹葭何处,大旗残照,但湿云翠敛。
任西风霜花吹到,齐响刀剪。
绛河不动九微风。数秋期、轮遍纤葱。
花外玉鹅笙,黄昏韵入初鸿。閒愁在、唾碧拈红。
穿针伴,多少微云院落,画烛房栊。
浸三星细转,滴滴露槃浓。机中。
年年锦书恨,凭说与、翠水璇宫。
容易误良宵,梦约几负香茸。笑雕陵、锦羽偏工。
人天事,轻赚罗池倦客,酒醒清钟。
下疏帘忆断,钗盒故情慵。
花镂宝蕊。酒蘸香波,妙艳相思句。卷帘微雨。
炉烟里、小坐避人不语。
柔馨澹泞,在几曲银屏深处。
清夜游、微步珊珊,散满车尘路。我亦凤城小住。
好沾兰染麝,姚冶游侣。
分囊传帕,都销冷,但有暖心一缕。秋情未暮。
更缭绕、月魂疑雾。襟袖寒、携向天涯留,旧恨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