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瞳绿发天都客,天与梅花作诗骨。
披云峰畔卧烟霞,瑶草春风几回碧。
半身荷叶一枝藤,人言即是孙家登。
访道来寻偃月子,振衣长啸飞云层。
铁桥石洞秋烟晚,手把琪花下兰坂。
山精木客喜相迎,遥劝黍珠一杯饭。
朱明萝月坐氤氲,回首天都梦白云。
探得稚川丹诀去,因风持似紫阳君。
方瞳绿发天都客,天与梅花作诗骨。
披云峰畔卧烟霞,瑶草春风几回碧。
半身荷叶一枝藤,人言即是孙家登。
访道来寻偃月子,振衣长啸飞云层。
铁桥石洞秋烟晚,手把琪花下兰坂。
山精木客喜相迎,遥劝黍珠一杯饭。
朱明萝月坐氤氲,回首天都梦白云。
探得稚川丹诀去,因风持似紫阳君。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天都的客人,他的眼睛如方石般明亮,头发碧绿,仿佛与梅花共赋诗骨。他悠然自得地躺在披云峰畔的烟霞之中,春风中瑶草几度返青,生机勃勃。他半身被荷叶覆盖,手持一枝藤蔓,被人们认为是孙家的后裔。他访道而来,寻找偃月子,振衣长啸,身影似乎能穿越云层。
铁桥石洞在秋日的烟雾中显得格外幽静,他手中握着琪花,缓缓下山,山中的精灵和树木之灵都前来迎接,热情地为他准备了黍珠做成的饭食。在朱明萝月之下,他静静地坐着,思绪飘渺,仿佛已回到了天都,沉浸在白云的梦境之中。最终,他探寻到了稚川的丹诀,并乘风将其献给了紫阳君。
此诗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这位隐士的生活场景和精神追求,充满了神秘与超脱的气息,表达了对自然与道的向往与追求。
结庐东山阿,屹然俯全闽。
下有黄龙渊,浮光抱层云。
彼美谷口翁,杖策来往频。
明月自为友,顾影相为邻。
撷芷佩芳兰,不与麋鹿群。
虚堂发辉素,黄卷日相亲。
采薇芼晨羹,弋凫侑清樽。
曝日负岩窦,为童浴溪濆。
微吟曳双屐,踏破青苔纹。
归与自乐只,此意将谁论。
点狂圣所与,聊欲继馀芬。
鸣鸠怨歇。对急雨过云,暗风吹热。
漠漠稻田,差差柳岸,新沐青丝发。楼上素琴设。
爱流水,随弦滑。深炷龙津,浓熏绛帏,博山频揭。
超绝。遥岑吐月。照苍茜、重重叠叠。
恍然身在处,浑疑同泛,花舫波喷雪。
滉漾醉魂醒,惊呼不是沤生灭。
伫望久,空叹无才可赋,厌听鶗鴂。
金山未到时,羡渠奄有万里之长江。
金山既到了,长江不见只见千步廊。
老夫平生不奈事,点检风光难可意。
老僧觉我见睫眉,引入妙高台上嬉。
不知老僧有妙手,卷舒江山在怀袖。
挂上西窗方丈间,长江浮在炉烟端。
长江南边千万山,一时飞入两眼寒。
最爱檐前绝奇处,江心巉然景纯墓。
僧言道许乃浪传,龙宫特书珠贝编。
初云谢灵运,爱山如爱命。
掇取天台雁荡怪石头,叠作假山立中流。
又云王逸少,草圣入神妙。
天赐琉璃笔格玉砚屏,仍将大江作陶泓。
老夫闻二说,沉吟未能决。
长年抵死催上船,徘徊欲去空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