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竹下走笔简薛二》
《竹下走笔简薛二》全文
明 / 陈子升   形式: 古风

三年种得两丛竹,疏疏映我池边屋。

安得凉生十里阴,与君来往无三伏。

君家易知复难忘,春自罗浮归草堂。

罗浮竹大堪为屋,屋上干云从更长。

僻居两两辞城邑,地阔天长莫羞涩。

时见醯鸡瓮里游,几何高士林中人。

我今怀君复畏人,欲向竹林藏此身。

君来寻我乃相见,同话三山海上尘。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竹林的喜爱与向往,以及与友人薛二的深厚情谊。诗中以“三年种得两丛竹”开篇,生动展现了诗人对竹林的精心培育,竹子不仅映照着他的居所,也象征着他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追求。

“安得凉生十里阴,与君来往无三伏”,表达了诗人渴望在炎炎夏日,与友人在清凉的竹林中畅谈,远离酷暑的期盼。这句诗不仅描绘了竹林的清凉,也体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谊和共同追求的精神世界。

“君家易知复难忘,春自罗浮归草堂”,赞美了友人的家如同罗浮山般充满诗意与魅力,春天的气息从这里弥漫到草堂,暗示了友情的深厚与长久。

“罗浮竹大堪为屋,屋上干云从更长”,进一步描绘了竹林的壮观景象,竹子之大足以建造房屋,其直入云霄的形态象征着友谊与精神追求的高远。

“僻居两两辞城邑,地阔天长莫羞涩”,表达了诗人与友人远离尘嚣,选择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生活,不因环境的偏远而感到羞涩或遗憾。

“时见醯鸡瓮里游,几何高士林中人”,通过观察醯鸡在瓮中游动,比喻高洁之士在竹林中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强调了诗人与友人追求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是精神上的高雅与自由。

“我今怀君复畏人,欲向竹林藏此身”,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社会的畏惧,希望能在竹林中找到心灵的归宿。

“君来寻我乃相见,同话三山海上尘”,最后两句期待友人来访,共同回忆与分享过去的美好时光,展望未来的无限可能,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作品。

作者介绍

陈子升
朝代:明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猜你喜欢

谷林亭

竹也中虚谷也虚,两虚相得闹中无。

月来风动时尤好,那更高人也自如。

(0)

妙光堂·其一

泰定中含一黍灵,千江明月万枝灯。

自谈禅处无人会,安用山僧缠葛藤。

(0)

游山

静意逢山乐自知,更遗名迹恐人疑。

寒林野水相窥处,步未移时已得诗。

(0)

东湖留题.步虚桥

俯仰是天汉,陟降非世路。

常闻步虚词,时耸采莲女。

(0)

送刘和甫之江东

去年相逢时,霜华轻压梅花枝。

今年相别日,蘋末秋风惨行色。

逢时易为乐,别时易为伤。

谁知伤与乐,各是羁旅肠。

送者难为留,离者难为行。

谁知离与合,各是天涯人。

离合有分不可料,彼此有适当忘情。

君今此去何时来,韦编频向灯前开。

读书患在少思索,时将寸管书清才。

君今此去何时到,风力攻帆急如火。

秋光照人益潇洒,一叶轻舠又东下。

松陵鲈脍是时节,无惜霜锋傍船切。

泛入东南第一州,八月仙涛驾天白。

江头此景须吟看,少留轩旆开朱颜。

徐徐踰江诣所舍,心閒应爱云中山。

用其所乐以自遣,莫教乡思为心关。

他时握手又西上,多在后岁秋风间。

(0)

南峰寺

寺据南峰顶,僧传北祖禅。

孤云飞远峤,落日满平川。

法界穷三大,河山遍大千。

香灯方丈小,又结一来缘。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