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供高枕,东堂古竹声。
客踪苔渐减,人影月孤行。
匣剑眠千日,窗鸡立五更。
曾将杯酒说,感不为秋生。
何事供高枕,东堂古竹声。
客踪苔渐减,人影月孤行。
匣剑眠千日,窗鸡立五更。
曾将杯酒说,感不为秋生。
这首诗描绘了深夜独坐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环境的静谧与内心的思绪。首句“何事供高枕,东堂古竹声”以反问开篇,引出夜晚静听竹声的情境,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氛围。接着,“客踪苔渐减,人影月孤行”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客人的足迹在苔藓上逐渐消失,只有孤独的人影在月光下行走,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独自面对夜晚的孤独与沉思。
“匣剑眠千日,窗鸡立五更”则运用了象征手法,剑在匣中长眠,鸡在窗前独立,分别代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隐忍与等待,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感知。最后,“曾将杯酒说,感不为秋生”表达了诗人曾经与友人共饮畅谈,但如今面对秋日的萧瑟,心中涌起的感慨却难以言表,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夜独坐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云胡不归。
既有诗千首,如斯者少,行年七十,从古来稀。
地阙东南,天倾西北,人事何缘有足时。
江湖上,转不如前日,步步危机。石屏自有柴扉。
占海岸、潮头岸一矶。
唤彩衣孙子,携壶挈榼,白头翁媪,举案齐眉。
身外声名,世间梦幻,万事一程无是非。
书来往,都不须长语,直写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