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纳鼻孔中,生天已了寻师愿;
诗卷作骨董具,结习难磨照世痕。
海水纳鼻孔中,生天已了寻师愿;
诗卷作骨董具,结习难磨照世痕。
这首挽联以深邃的哲思与文人情怀,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
“海水纳鼻孔中”,此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对逝者的追忆,仿佛海水涌入鼻孔,将逝者的一切记忆与情感都深深吸入,形象地表达了对逝者的思念之深。
“生天已了寻师愿”,则寄托了对逝者生前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敬仰之情。这里的“生天”并非指升入天堂,而是象征着在精神世界中的追求与实现。寻师愿,则是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导师的尊敬,暗示逝者在生前对智慧的不懈追求。
“诗卷作骨董具”,将诗集比喻为珍贵的骨董,强调了逝者留下的作品之价值与意义。骨董在这里不仅代表了物质上的珍稀,更象征着精神财富的传承与不朽。
“结习难磨照世痕”,结习在此处指的是个人的习惯或癖好,但更深层地,它代表了逝者独特的人格魅力与精神风貌。这句话表达了即使逝去,这些特质仍如烙印般深刻地留在世间,照亮后人的道路。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通过独特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既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其精神遗产的颂扬,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生命、知识与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贫女娉婷年少时,绮窗日日画蛾眉。
不羡桃花妆笑靥,肯随杨柳斗腰肢。
寒机织得云间素,青鸾一一衔花度。
自裁春雾作春衣,含香试缕蔷薇露。
长怜玉质解倾城,谁料贫家嫁不成。
年去年来春色晚,花开花落两无凭。
时时自理閒妆箧,尚有翠蕤金奁叶。
玉纤不似旧时妆,瑶台更度琴三叠。
秪今老大白头新,如何却说嫁商人。
贫女贞白毋辞贫,犹胜东家女儿嫁得不终身。
清晨学作小楷书,忽有两生来坐隅。
怀中出赠使君句,岳麓秀气连西湖。
西湖制笔天下无,我欲往至道路迂。
使君蓄缩庙堂手,吏退聊以诗为娱。
临池念我笔久秃,传教遣与朝夕俱。
陈元藁面略不省,偶见拂拭还惊吁。
松云漠漠弄幽态,妙处欲写旋已逋。
遥知湖面好秋色,绿水一带明菰蒲。
安得从公幅巾去,小艇荡月轻如凫。
吴儿短歌我长啸,看君数笔杭州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