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过武宁县,初晴物景和。
岸回惊水急,山浅见天多。
细草浓蓝泼,轻烟疋练拖。
晚来何处宿,一笛起渔歌。
行过武宁县,初晴物景和。
岸回惊水急,山浅见天多。
细草浓蓝泼,轻烟疋练拖。
晚来何处宿,一笛起渔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经过武宁县时所见到的初晴之景,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景象与细腻的情感表达。
首句“行过武宁县,初晴物景和”点明了地点与时间,初晴的天气使得万物显得格外和谐,为整幅画面奠定了清新宁静的基调。
接着,“岸回惊水急,山浅见天多”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水与山的不同特点。急流的河水在岸边激起波澜,而远处的山峦则显得较为低矮,使得天空显得更为开阔,两者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营造出一种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美感。
“细草浓蓝泼,轻烟疋练拖”进一步描绘了地面与空中的情景。细草如同被染上了深蓝色,浓烈而生动;轻烟则如同白色的丝带般缓缓飘动,两者相互映衬,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与诗意。
最后,“晚来何处宿,一笛起渔歌”以问句的形式收尾,暗示了诗人对夜晚美景的期待与向往。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仿佛是渔人归家的歌声,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温馨与宁静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与欣赏,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境界。
幼幼堂上春如海,幼幼堂下多兰茝。
堂中老人发垂雪,朱颜不共年华改。
清晓开门人请药,午夜篝灯诊危弱。
尘埃风雨不自知,老人活婴心始乐。
人言此翁非药叟,经史寻常不离手。
邵家数学穷奇偶,白傅诗篇谢花柳。
堪舆上扣青囊翁,穷妙还思河上公。
平生辨博人所羡,同姓绰有丹溪风。
我识此翁深,人识此翁浅,翁心不逐时情转。
义气分明薄轩冕,汉庭一日复古典,孝廉有科当中选。
重翁不独医之良,爱翁不觉歌声长。
幼幼堂,寿且康,幼幼之名传四方。
月明风静主心欢,春溢宫壶夜不寒。
深巷烛光星共烂,小庭尘净雪初残。
帝城已纵金吾令,客子羞歌蜀道难。
此景不妨停五马,解襟岸帻共盘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