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泽休施,铅华不御,自然林下真风。
欲窥馀韵,何处问仙踪。
路压横桥夜雪,看暗淡、残月朦胧。
无言处,丹青莫拟,谁寄染毫工。遥通。
尘外信,寒生墨晕,依约形容。
似疏疏斜影,蘸水摇空。
收入云窗雾箔,春不老、芳意无穷。
梨花雨,飘零尽也,难入梦魂中。
脂泽休施,铅华不御,自然林下真风。
欲窥馀韵,何处问仙踪。
路压横桥夜雪,看暗淡、残月朦胧。
无言处,丹青莫拟,谁寄染毫工。遥通。
尘外信,寒生墨晕,依约形容。
似疏疏斜影,蘸水摇空。
收入云窗雾箔,春不老、芳意无穷。
梨花雨,飘零尽也,难入梦魂中。
这首宋词《满庭霜·满庭芳·墨梅》是周纯的作品,以墨梅为题材,展现了梅花的自然之美和诗人的情感寄托。开篇“脂泽休施,铅华不御”描绘了墨梅不施脂粉,天然质朴的风姿,强调其清雅脱俗。接着,“欲窥馀韵,何处问仙踪”表达了对梅花高洁品格的仰慕,暗示寻找其精神世界的向往。
“路压横桥夜雪,看暗淡、残月朦胧”通过夜晚的雪景和朦胧的月光,烘托出墨梅在寂静中的孤独与坚韧。接下来,“无言处,丹青莫拟,谁寄染毫工”赞美墨梅难以用画笔完全捕捉的神韵,暗示其超凡的艺术魅力。
上片末尾,词人将思绪延伸至远方,通过“遥通。尘外信,寒生墨晕,依约形容”表达对梅花远离尘世的纯净和清冷的感知。下片继续描绘梅花的姿态,“似疏疏斜影,蘸水摇空”,如同水中倒影般摇曳生姿,展现出其动态美。
最后,“收入云窗雾箔,春不老、芳意无穷”赞美墨梅虽在严冬却能保持永恒的春意,寓意其精神的不朽。结尾“梨花雨,飘零尽也,难入梦魂中”则表达了词人对墨梅深深的喜爱,即使现实中难以再见,仍希望能将其留在梦境之中。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墨梅为载体,寓言抒怀,既赞美了梅花的形神,又寄托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情感追求。
东风袅袅,飞花一片点征衣。
等闲耗损香霏。
春去春来无迹,静里几人知。
问沈郎何事,带减腰围。
功名愿违。
算此计、未应非。
剩把闲愁*酒,幽兴裁诗。
溪山好在怅眼中、渺渺故人稀。
回首处、清泪如丝。
光景催人,还又是、西风吹袂。
青镜里、满簪华发,不堪憔悴。
一月几逢开口笑,十年滴尽伤时泪。
倩一尊、相对说清愁,花前醉。
初未识,名为累。
今始觉,身如寄。
把闲情换了,平生豪气。
致主安民非我事,求田问舍真良计。
看野云、出岫却飞回,元无意。
干戈蛮触,问渠争直有,几何而已。
毕竟颠狂成底事,谩把良心戕毁。
生穴藜床,磨穿铁砚,自有人知己。
摩挲面目,不应长为人*。
过眼一线浮华,辱随荣后,身外那须此。
便恁归来嗟已晚,荒尽故园桃李。
秋菊堪餐,春兰可采,免更烦邻里。
孙郎如在,与群共枕流水。
暮年怀抱,对水光林影,欣然忘食。
推手功名非我事,闲处聊为闲客。
世故多虞,人生如寄,一榻容安息。
鬓丝千丈,谁家机杼堪织。
三径松菊犹存,诛茅剃秽,时借邻翁力。
酒满芳尊山满眼,此意无今无昔。
平地风波,东华尘土,不到幽人席。
兴来独往,溪南还又溪北。